身份证号码:45032419911116XXXX
摘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增强了对土木工程的建设力度。现阶段工程建设的任务量大、牵涉面广,水泥混凝土作为桥隧、大坝、楼房等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为保证其达到使用安全和使用期限的目的,对其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混凝土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对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1、水泥混凝土、离析的概念和影响
普通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石材。粗、细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问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水泥混凝土离析是指粗骨料与细骨料分离。离析后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降低强度,造成粗骨料堆积,严重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轻则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会带来严重事故隐患。
2、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素
2.1、混凝土成分因素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基本会使用矿渣、砂石等材料,作为混凝土建设中的粗料使用,在选择以上材料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材料中没有其他杂质,并且材料没有风化现象,材料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和干燥性。并且在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中,应当保证各个原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成分配比,并且能够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制作和施工。一旦混凝土原材料中出现杂质现象,会影响混凝土施工中工程整体质量问题,造成建筑整体出现使用问题,影响用户的正常居住和生活。
2.2、外界温度因素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注重的质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受外
界温度影响较大。一旦外界温度变化过大,对混凝土的影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影响混凝土的外在质量。因为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随着自然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较慢,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当温度差的数量到达一定范围内,混凝土会产生极大的温度应力,进而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裂缝,出现混凝土浇筑的整体质量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混凝土自缩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结构中,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会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例如硅灰等,混凝土中添加部分添加剂之后,混凝土会产生自缩现象,随着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不断下降,混凝土慢慢凝固的过程中自身的体积会发生一定变化。当混凝土自缩现象逐渐明显之后,混凝土会出现断裂现象,进而导致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问题出现一定隐患。在混凝土逐渐干燥凝固的过程中,混凝土自身的水逐渐蒸发,自缩现象不断加剧,对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配比技术
在配比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水泥、水、砂石以及一些添加剂等,其中每一种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标准,一旦材料的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会对整体建筑工程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进行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工作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地点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分析,保证混凝土质量既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又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根据科学严谨的计算进行合理的配比设定。值得技术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中的需求以及设计的理论性,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在配比混凝土之前,应当注重水的含量和其他原材料质量的配比,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而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
3.2、搅拌技术
当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便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在搅拌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准确计算混凝土中各项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配置问题,并且保证每一项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够在合理误差之内。根据相关标准,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使用误差应当控制在2%之内,水的使用误差应当在1%之内,添加剂的使用剂量误差应当在1%之内。
并且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将每一种材料和添加剂的添加流程进行严格的规定,重视搅拌的材料添加次序和搅拌时间,将原材料充分搅拌。根据季节的不同,原材料搅拌的时间也有一定变化,在冬季天气较为寒冷的环境中应当将搅拌时间规定在3分钟左右,其余季节搅拌时间在2分钟左右。
3.3、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有多个种类,一般来讲有墙体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板混凝土浇筑等不同的类型。墙体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在底部浇筑厚度为5厘米左右的混凝土,并且保证二者浇筑的材料相同,并且在浇筑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厚度相同,高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进行分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控制好浇筑时间,基本上的常规混凝土浇筑应当在2小时左右完成。基础底板在建筑结构中承担着较大的重量,在施工建筑中应当注重其厚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另外,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进程中工序较为复杂,应当保证建筑施工的进程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不影响整体的工程进度。在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建筑进行中混凝土的散热现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环境中温度差较大会影响混凝土凝固的进程,并且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完整良好的建筑设备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进程中的质量,以及浇筑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3.4.养护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应当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按照混凝土自身的特性进行温度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能够逐渐凝结并且不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避免在凝结的过程中出现冻胀、孔洞或者是裂缝现象。具体的养护方式有循环水管冷却法、蓄水养护法以及表面覆盖法等,不同的养护方式针对不同的混凝土材质以及工程质量要求进行合理选择。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进行温度处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混凝土凝结进程中和混凝土表面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能够绝大程度上减少水分的蒸发,对浇筑之后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尽量避免裂缝情况出现。
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4.1、混凝土原材质量管控
首先,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上应当保证原材料质量优良,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供货单位。其次,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应当进行严密的检验,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最后,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应当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旦混凝土浇筑进程中出现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并且研究解决方案,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稳定。
4.2、混凝土配比质量管控
混凝土质量监管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不断完善和细化混凝土配比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无误,将作业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应当保证其中水分含量符合相关标准,以免混凝土浇筑之后其中水分含量过多造成混凝土中出现气孔现象。混凝土中其他成分的配比也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降低混凝土材料配比中的隐患因素,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保证混凝土配比以及浇筑进程中的质量无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作业进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使用无误。
4.3、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
首先,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应当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保证进入建筑工地的原材料质量优良,不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其次,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检查和监督,保证搅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作业,保证搅拌的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最后,在混凝土的养护进程中,施工单位应当进行专业化的洒水工作,尽量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差异。并且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当受季节的影响进行一定的转变,冬季则将洒水养护转化为保温养护,也能够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度差降低。
5、结语
当前,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建筑行业更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深化,市场上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应当得到相关人士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因而应当不断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整体中的提升,保证建筑行业能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107~108.
[2]李德鉴.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08):86,92.
[3]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