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32819870805XXX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276200
摘要:基础施工是所有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逐渐扩大,这为基础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深入研究技术类型与应用细节,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更进一步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伴随着各式各样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岩土工程施工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技术是开展地基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地基施工作业时需要对岩土的质量以及特性问题做到充分考虑,从而保证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1地基与桩基础概述
地基与桩基础施工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地基是指在工程项目底部的支撑,其作用是为工程提供足够的荷载,保证工程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及稳定性。任何建筑都离不开稳固的基础,如果建筑基础存在质量问题,就会使工程项目产生极大隐患,所以在项目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基础的形变和沉降问题,保证建筑基础的重要作用得以实现。桩基础是应用较广泛的基础结构,近年来桩基础得到建筑业界的普遍认可。桩基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桩顶、桩身和桩端。桩基础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土壤与桩身摩擦力,再加上桩端与土体的端阻力,为建筑主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承台的作用下,建筑荷载会集中在桩身,桩基再把承受的荷载转移到大地,实现建筑的稳定性。桩基础在实际使用中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预制桩、长螺旋灌注桩、锚杆桩,等等。不同的桩基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土壤环境,在基础建造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地选择桩型及桩基施工技术,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建设基础。
2地基处理技术
2.1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层施工。软土层含水量较大,土壤结构承载力差,无法为建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如果预先未对这样的基础进行有效处理,便在其上施工,很容易使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沉降或倾倒的情况。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可以缓慢地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降低土壤的孔隙比,合理地应用此项技术,可以使土壤结构更加紧密,应力显著提升,强度也会随之增大,达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标准。目前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排水固结技术应用得比较广泛,经过多年发展,排水固结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实践证明,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基础稳固性,建筑项目竣工交付后,很少出现基础沉降问题,说明应用此技术处理的基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2碾压夯实技术
采用大功率的夯锤或者碾压设备而将地基碾压夯实,称为碾压夯实法。使用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在地基上来回行走碾压土层的方法为机械碾压法;使用夯锤隔行跳打的方式锤击地基土的方法为震动夯实法。碾压夯实法在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地基土被强大的夯击力冲击,使得压缩性减小,液化能力改善,沉降量减小,从而提高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碾压夯实法可以采用机械碾压法,也可以采用振动碾压法,也可以二者结合采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做实验确认后采用。
2.3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地基夯实后,需要进一步对地基进行处理,注浆地基处理技术将一定比例的水泥浆注入原有的地基中,先根据计算与实验,配比出合适的浓度比例水泥浆,然后将纸质报告提交到监理单位审批,批准后,将规定的水泥浆注入原地基里,并对其进行一定硬化土处理。通过提高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更大程度提高地基的硬度和牢固性。
3桩基础处理技术
3.1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是当前主流桩基施工技术应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了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施工团队需要在灌注流程中注意相关规定。例如,桩体本身存在使用年限的规定,如果用了过期桩体,便会严重削弱桩基的施工效果。因此,建设团队应在开始灌注桩施工前,检查桩体的应用年限,以便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同时,灌注桩需要应用保护壁进行处理,使其能与钢筋进行融合。钻孔到达对应深度后,再组装钢筋,并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此外,灌注桩建设流程内,如果应用锤体进行击打,易导致断裂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确保灌注桩施工能达到基础标准,应将混凝土储备在沉管的内部,并在拔管阶段注意控制速度,避免出现断裂问题,提高桩基施工效果。
3.2人工挖孔桩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先使用小型机械设备进行挖孔,达到一定深度后对桩孔进行扩充,人工实现成孔,安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基础桩。为了在应用过程中有效地提升施工安全性,需要根据开挖深度的增加,不断对桩孔进行支护,避免出现坍塌事故。需注意在成孔后,要及时清理孔底,去除各种杂物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以达到避免影响桩基质量的目的。人工挖孔桩技术具有较多优势,技术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成本投入低,成孔过程多由人工操作,所以施工噪声较小,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同时这项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实际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较长,在成孔施工过程中,环境危险性较大,现场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技术人员需做好周密的安全防护工作。
3.3预制桩
预制桩主要是先使用施工现场的材料制作完成,再使用打桩设备去完成定桩。目前,我国在建的大多数预制桩都是用钢桩和混凝土建筑材料制成的。其中,混凝土被广泛使用。它的优点是可以承受更高的负载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方式更方便。缺点是在施工过程中会影响周围环境。钢桩主要分为H形钢桩和钢管桩,它们在特定领域中使用。制造预制桩时,根据打桩顺序将桩打向桩尖方向,浇筑时,从桩顶到桩尖依次浇筑桩。预制桩的打桩技术分为振动桩打桩技术,喷水打桩桩技术和静态桩打桩技术。在施工前应作相应的规划,并正确测量施工范围,以更好地确定桩和桩基的数量。
3.4静压桩基础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中,静压桩基础施工也十分常见。借助于机械设备重力作用展开桩基础施工。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作业。主要使用吊机设备,将管桩放置于桩机夹持箱内。再进行压桩施工,作为静压桩施工最后环节,压桩时需要在正侧面设置吊线锤,让桩身可垂直向下压,将偏离角度控制在0.5°之内。完成压桩后,需要接头焊接处理,将桩顶超标位置截除。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在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带动下,各行业都在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尤其建筑行业的变化更加显著。建筑项目的规模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超大型建筑耸立于城市之中,维护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充分证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优异成绩。实施工程项目时,尤其要注重基础结构的施工。桩基础在应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在桩基础结构施工环节,需要重视技术的应用适用性,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桩基类型,在不影响项目工期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安全施工、成本控制的目标,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震宇.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9,016(029):145-146.
[2]张兵,张权.浅谈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J].散装水泥,2020,(005):46-47.
[3]王子颖.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砖瓦,2020(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