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智能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智能化作为建筑物必备的配套系统,只有完整全面的展现其功能和应用,才能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前提要保证智能化路由的通畅,施工中要降低结构预埋、开槽配管、桥架工序中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质量通病是质量问题的首要体现,质量通病的大量积累,势必会产生质量顽疾,进而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质量水平,本文主要介绍基础路由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从管理策略等方面宣贯如何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关键词:质量通病;基础路由;结构预埋;开槽配管;桥架;引线;管理提升
引言:通过本文的学习,对建筑物施工中基础路由的质量提升和质量通病防治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基础路由1:结构预埋作为安装的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是一道关键工序,首先它是信息点的最前端,其次是智能化工程施工起点,更是智能化整体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保证管线路由的准确性、结构的完整性,是实现建筑功能要求的一项精细化工程,主要配合结构工程进行预埋管,避免结构完成后再开凿、打洞等破坏性施工。
结构预埋质量通病:底盒型号不符、底盒固定不牢、底盒位置偏离、管接未处理、管路重叠、缺少封口、建渣堵塞、强弱电间距不符合规范等。
工艺流程:预留预埋盒的准备→标高放线定位→水平测量定位→铺设线管→管接摸胶→线管扎丝→线盒固定→拆模清盒。
基础路由2:开槽配管作为预留预埋点位的补充及延伸,是连接结构预埋与桥架的关键路由,其质量控制同样重要;
开槽配管质量通病:弹线定位不准、开大横槽、开大斜槽、开槽破坏主体结构、开槽宽度不足、线管间无间距、线盒间无间距、开槽深度不够、预埋的盒、箱有歪斜、坐标不准、线管未固定、线盒固定不牢、补槽前基层处理不到位、补槽砂浆不合规、灰浆不饱满、补槽后未养护等。
操作工艺:弹线定位→墙体开槽→加工弯管→管子敷设→配管固定→盒箱修补→扫管穿带引线。
基础路由3:桥架是综合布线工程的配套项目,是线缆敷设的重要路由之一,线缆的盘留、接续等工序常放在桥架内,此外桥架还具有保护线缆的作用;
桥架质量通病:安装高度不统一、吊筋过长、扭曲、横担无固定螺丝、缺少防晃支架、缺少伸缩节、过伸缩缝处未接地、封头未闭合、桥架端金属软管无护口;
操作工艺:材料预制→定位放线→支、吊架安装→桥架安装→保护接地安装。
结构预埋、开槽配管、桥架施工的的终极作用就是配合线缆敷设的过线路由,线缆在路由内完整有序的延伸才能连接首尾两端的网络设备,实现功能的使用;线缆敷设也需注意以下两点
管内线缆敷设
(1)首先要吹管清管,扫清管内垃圾灰尘,以免阻塞管路,甚至划伤线缆;
(2)管内穿引线,引线两端打结,保证引线能有效牵引。
桥架内电缆敷设
(1)桥架内电缆水平敷设时,应将电缆单层摆放,排列整齐,不得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弯曲半径为准。电缆与电缆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电缆的两端、转弯处和每隔5-10m应固定一次;
(2)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标示按顺序敷设,以免交叉,线缆迎排列整齐,间距均匀。线缆敷设时每敷设一根固定一根,固定点间距为1m。
管理提升:对于管理,依靠的是零散的经验和本能的直觉,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更需要阶段性的进行进行系统化地思考和梳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的管理方法,去拷贝别人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没有包治百病的管理膏药。只有和实际的业务相结合的管理才可能是最好的管理,一切看结果,有效是硬道理。
管理的对象是人,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感情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是分层次的,所以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择人、经营人、规范人、发展人,从而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者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规划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估能力。
规划能力体现在自己对目标的理解水平,即能够从实际出发了解自己团队的特点和实力,了解市场的容量和竞争情况,按照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的原则,作出一个来自实际、高于实际的量化目标。
规划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规划者的知识、心态、经验的考验,这是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技术出身的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精确求解,象做学问一样做目标,占有资料,小心求证,最后给出的目标,缺少预测和应变的因素。
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大方面:
(1)规范掌握不牢靠:施工过程中经常与技术规范及施工规范有交集,技术规范是标准文件的一种形式,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可以是一项标准(即技术标准)、一项标准的一部分或一项标准的独立部分。其强制性弱于标准。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施工规范是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与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导标准,又是工程质量监理部门对质量检查的依据,施工规范是施工质量必须达到的统一验收标准。也是达到设计要求的具体工序标准。施工人员必须遵守;
(2)技术交底不明确:施工现场技术交底是一项依据设计图纸,为辅助施工组织设计而编订的资料,将工程内容,细部操作等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由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指导,让施工人员对技术质量要求,工程特点,施工方法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避免技术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施工得以安全,顺利的完工,所以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岗前培训不到位:岗前培训主要就是为了让施工人员掌握更大的职业能力,发挥出最大价值来提高效率。 正因如此,才会进行岗前培训;
(4)样板执行不彻底:鉴于施工人员技术底子薄,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管理人员往往通过技术交底,且事先制作符合规范的实物质量样板;避免后续施工中质量检查、质量验收方面缺乏统一判断尺度,给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5)缺乏过程检查、验收、整改:要围绕检查反馈意见,以检查验收为抓手,突出重点,全面整改。
结束语: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升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才能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提升基础路由施工质量,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功能使用,最终才能打造好高品质工程。
参考文献:
浅谈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提升作者:杨博野,邱雯雯 来自:维普网
浅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作者:边建民 来自维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