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的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事业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的研究也有了较好的突破,不过由于当前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暴露出较多的问题,给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围绕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作出分析,以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拟建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促进岩土工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前言
大部分工程的建设与岩土工程关系密切,因此水文地质勘测对岩土工程来说是一个必不或缺的过程。对水文地质勘测越仔细,更全面,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更顺利,安全性更高,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更有保障。但实际上,一部分勘察部门往往意识不到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在岩土勘察过程中不注重水文地质勘测工作,造成巨大质量安全隐患,这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伤亡人员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岩土勘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不可忽视的是,必须严肃对待,保驾护航工程顺利完成。
1岩土工程及水文地质勘察概述
1.1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需求,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评价场地的环境和地质特征,最终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过程。勘察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钻探、测试和取样等工作,研究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地基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场地构造、岩土层时代成因、土质类型及其埋藏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类型、水质及埋深、分布与变化情况等,给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拟建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体,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2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而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条件及其径流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地下水在全年不同时期的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情况,研究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及危害,分析地下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并提出科学可行的防治处理措施。因此,勘察人员加强对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其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为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撑。
2水文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水文勘察的重视程度不足
总体来说,岩土勘察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章体系,但是水文地质勘察方面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不仅与人才队伍培养的缺失有关也与行业对工作的主辅区分有关,很多从业者并未对水文地质勘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岩土勘察工作规范的完善,同样也阻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2.2勘察技术水平不足
在一些地区具备甲级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在技术层面上还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许多现场作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很好的将自然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对勘察结果的影响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文勘察的水准。
2.3勘察报告不够充分
水文勘察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具有很高的严谨性。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并没有一套符合工程要求的书面指导文件,对数据的获取喜欢“按部就班”,即使用大量的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但是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所以使用非实时的数据进行勘察报告分析时是不切实际的,并不能真实情况完全反应出来。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解决对策分析
3.1含水层、隔水层的勘察
想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首先要具备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深入现场详细掌握勘察的重点内容并制定科学的勘察办法。对于含水层、隔水层的勘察必须要搞清楚该地区内地下水位的历史变化趋势,从而计算含水层、隔水层的深度与厚度,必要时进行打孔作业对土质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水的物化性质进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特性做出判断,为建筑施工工艺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较深的基坑作业时,应当进行必要的抽水实验,以此确定含水层实际的渗水性能给出可能引发灾害的关键因素,为施工过程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2全面掌握工程设计资料,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水文地质工作
(1)掌握工程设计资料。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勘察与规划、工程可行性调查研究、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勘察的根本目标是为岩土工程的建设提供可靠资料,而勘察过程也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这主要指工程本身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包括材料腐蚀性、基坑深度、施工周期、工艺选择等数据。勘察人员只有掌握好工程设计的一手资料才能更好的规划水文地质勘察路线,在不同周期围绕一个关键点进行工作。例如,工程在基坑挖掘阶段根据基坑的深度、坑形、地基材料选定目标区域,对该区域的含水层深度、土壤成分、地下水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摸清地下水路径的分布情况,为基坑施工提供指导。
(2)完善工作制度,严格按要求进行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保障勘察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对各项工作目标提出详尽的要求,才能使勘察人员在实际调查中更有效率。通过一系列现场规定可以约束调查人员的工作行为,极大的杜绝弄虚作假现象,为获取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提供保证。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工程设计软件为勘察工作带来了便利,所以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为水文地质勘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3.3调查相应资料,分析取得的各项数据,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1)审核水文地质资料。了解水文地质信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资料,可以从当地的水文局进行查阅,初步了解区域内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引导后期勘察工作,布置重点任务,以最小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取较大的收获。
(2)勘察精度调整。通常来说勘察工作的精度要求为1:50000,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区域可根据历史水文环境评价等级,对勘察精度进行合理调整。勘察过程通过选择科学的观测路线,设立水质采样点,同时考虑地下水的流向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法布置多个监测点以提高勘察精度。
(3)勘察钻孔。对含水层进行水文调查是勘察钻孔的主要目的所在,钻探取样有助于实现对地质岩石的成分分析,并在勘察取样分析中获取大量的水体评价参数。钻孔深度通常以不揭穿含水层为标准,如果含水层被揭穿则利用利用水泥或者粘土将其底板的下部封闭起来,这样做可以阻断其他水源与含水层水源发生联系,避免影响分析结果。需要指出,松散层的钻孔孔径应该大于394mm对应的滤水管的管径应该大于194mm,基岩地区的钻孔孔径应该大于127mm对应的滤水管的管径应该大于110mm。
(4)抽水分析。在对地下水的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时,水文地质参数非常重要。进行野外试验,能够获取含水层中的水文地质数据。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抽水试验的类型,并结合对应的公式,计算出涌水量、水位的降深量,从而得到水文地质的相关参数,判断出评价区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以及隔水层的渗透系数。
结语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工程建筑也发展得很快。在岩土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岩土勘察,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地质状况,充分了解施工现场。而在岩土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建设安全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关注岩土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避由于水文地质的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安全影响,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舒洪平.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245+247.
[2]王健,杨灵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