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李栋
[导读] 摘要:本文分析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与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优先分析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要点,包括水泥材料以及外加剂的选择要点,把材料的和易性以及适应性和保水性等作为选择要点,优先选择具备上述性能的材料。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本文分析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与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优先分析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要点,包括水泥材料以及外加剂的选择要点,把材料的和易性以及适应性和保水性等作为选择要点,优先选择具备上述性能的材料。此外,为了实现高质量施工目标,科学应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围堰封底施工,探讨围堰封底混凝土应用要点与举措,以免在围堰封底期间出现质量问题。本文研究具有实际价值,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丰富,可为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强化围堰封底混凝土施工效果。
        关键词:围堰封底;混凝土;选择;应用;施工举措
        前言:现阶段,桥梁建设期间,水中支墩施工环节常应用围堰封底辅助施工,以确保施工顺利开展。围堰施工中混凝土封底是主要工序,在该工序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利用干法与湿法进行封底。但是需要注意是的,无论是干法施工活动还是湿法施工期间,均需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以及配比等工作。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需求,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立足实际并通过计算科学配比,确保絮凝剂以及水灰比的配比合理,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围堰封底施工工作,有效封堵围堰底部,利于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1.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
        围堰封底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选择,需结合实际施工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工作人员也要考虑到所选择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和易性以及硬化后的效果,这样才利于混凝土材料有其它材料的拌合,保证混凝土硬度以及硬化后的视觉效果。详细来说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选择,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首先,确保所选择水泥材料的保水性以及适应性和含碱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材料在与外加剂等混合应用时,确保拌合物的保水性以及适应性,避免出现离析以及泌水问题,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与应用性。此外,也要严格控制砂石用料,做好外加剂的选择工作,把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与保水性和含碱量作为参考因素,确保水泥和外加剂具备较好的保水性,可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价值,确保其耐久性。
        做好混凝土材料选择工作后,也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材料配比工艺工作,利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以及水洗浇筑混凝土两种配合比方法进行配比。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材料的配置,主要是应用絮凝剂或者抗分散剂来实现,利于浇筑中的混凝土材料具备较好的抗离析能力、抗分散能力,实现自动流动和自动密实,利于混凝土拌合物处于水中作业时,有效抗水洗,提升水下与水上的抗压强度。水洗浇筑混凝土配置,要做好水泥材料、砂石以及水、粉煤灰等材料的配比,通过计算并结合实际需求,科学设计配合比。
        2.围堰封底混凝土的应用
        2.1做好导管的布置工作
        围岩封底混凝土施工期间,导管的布置应依据以下原则:尽量对混凝土建筑区域全面覆盖,包括刃脚等区域,利于发挥导管的全部作用;完成第一个控制点的封底作业后,在二次相邻区域丰富期间,要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在70厘米之上,避免封底后地步位置出现淤泥,若是具体施工期间,无法满足此要求,则在施工期间可通过封底的大小合理控制,确保有效半径合理性来实现封底施工。若是在实际施工期间,想有效控制失误率,则可以参照相似工程的施工,控制导管的流动半径在4米上下,在布置导管期间适当在角点增加导管的数量。具体施工期间,导管的布置可以选择一次性导管不设方法,布设21根导管,把导管在平面上科学布设,控制各个导管之间的有效流动半径大小和类型,尽量不留间隙进行搭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面[2]。
        2.2明确封底的要点
        其一,首次密封的要点。因为首次密封期间,容易受到混凝土的冲击,导致出现淤泥,影响混凝土的首次封点质量。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冲击,可把首次封点铁板厚度控制在6mm上下,敷设尺寸控制在2m乘以2m范围之间。

导管安装环节需做好十米承压试验与接口抗拉试验工作,在导管安装期间,要旋紧并检查导管相互间连接情况,确保导管和导管之间连接的紧实度。底料斗的封底应在紧实度检查之后,利用履带起吊封底料斗,应用橡皮筛把料斗底部封紧,控制导管口与铁板之间高度为30厘米上下。运送混凝土材料时,可以选择2m3d的料斗布料,把其运送到封底料斗的内泵中,待料斗内住满混凝土材料后,再次利用测锤来调整导管口和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橡皮筛取出后的混凝土添加工作,向料斗内部添加18m3的混凝土最为适宜,可确保首次封底埋深。
        其二,二次封底的要点。二次封底环节,可以结合混凝土的流动半径来说判断和选择封底点,确保选择临近封底点混凝凝土厚度在0.8-1.5m之间。把首次封料的料斗拔出后,把料斗放置到二次封底的导管下,用橡皮塞封紧,后向料斗内泵中添加混凝土。在二次封底期间,可以在导管上方2m3位置接小料斗,利用测锤调整导管抵扣与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把距离控制在10-15厘米之间。塞紧橡皮塞后,向料斗内运送混凝土,待小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材料后,利用副钩拔掉橡皮塞,用泵车持续把混凝土泵运送到导管内部,直到导管中的水有效被混凝土挤压清除,这样可以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如可确保埋置深度在50-70厘米之间。
        2.3及时开展清基工作
        针对围堰内部遗留的杂物以及钻渣、淤泥等,要及时清理,尤其是围堰护筒以及韧脚周围的遗存淤泥和杂质,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和及时清理,以免清理不及时诱发漏水问题。做好清基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漏水问题的发生,也可以为后续的灌注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相关工作人员对围堰内部进行有效清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为了避免漏水问题的发展或者为后续灌注施工作业顺利开展,均需做好清基工作,确保清基的质量,可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及时开展清基质量检查工作,利于强化清基的质量。
        如,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制定清基质量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分区域、分部位,利用测量绳等工具进行检查。检查期间重点对围堰韧脚部位以及其周围50厘米区域检查一点,并对钻孔桩钢护筒的周围延园周方对称区域检查四点,对相临近的三个钻孔重合区域实检查三点,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基底标高误差。
        3.3重视质量的管控
        其一,判断分析封底水下混凝土的厚度,并对其进行标号。此外,也要做好围岩内清基的质量管控工作,把围堰内部清基基底的标高误差值控制在-20-0区间之内。
        其二,做好围岩韧脚周围以及钻孔桩钢护筒的清理工作,及时对其周围的残渣以及淤泥进行清理,为混凝土施工营造良好条件,利于混凝土与桩基的有效连接,确保封底混凝土以及钻孔的桩钢护筒周围不会出现漏水问题,确保封底混凝土以及围岩韧脚周围部位不会出现漏水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3]。
        其三,全面依据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施工,依据导管的布设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单元剪球规范化、有序化,实现科学施工目的
        其四,为了实现混凝土灌注的连续作业,使得封底水下的混凝土可以一次灌注完成,应重视混凝土的搅拌与配比,保证混凝土良好结合。
        结束语: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施工目标,应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围堰内部遗留的杂物以及钻渣、淤泥等清理工作,并在围堰封底混凝土施工时,要明确明确封底的要点,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如,混凝土与桩基连接质量控制工作、导管布设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围堰封底施工质量,强化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无勇.干法混凝土封底钢围堰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09):62+66.
        [2]朱洪葛.浅谈大断面钢板桩围堰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9,(06):52-55+57.
        [3]陈建忠.围堰封底混凝土的选择与应用[J].交通世界,2019,(25):9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