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美观、健康、绿色以及舒适等方面。科学地应用生态建筑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建设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及后期的建设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业主建设自由且健康的居住环境。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住宅建筑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和设计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坚持共同发展原则,实现建筑物、人与自然三者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三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住宅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1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1住宅建筑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
建筑附近的温度会受到辐射、建筑布局、气流以及建筑材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目前较多的建筑工程布局设计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虽然部分建筑工程有较大的绿化面积,但由于设计不合理,使得建筑附近的温度依然处于较高状态,降低了居民的体感舒适度,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此类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建筑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只重视提高水景和绿化的数量规模,而忽视了设计的科学性,绿化设计未能与建筑布局和环境情况相结合,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没有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效果。在生态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同时兼顾建筑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的设计,增加建筑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设计人员可以合理调整建筑附近的绿化形式及绿化面积,做好绿化植物类型的选择和搭配工作,在提高建筑整体美感的同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建筑内部加入绿色环境设计,利用绿化和水景净化住宅内部的空气,调节住宅建筑周围的温度,为居民带来更佳的居住体验。
1.2住宅建筑的采光与遮阳规划设计
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室内采光与遮阳方面的设计,即住宅建筑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采光条件,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遮阳功能。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季节、各个时间段的光照变化情况,根据建筑在不同时间范围的光照需求,进行采光功能的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夏季光照强度较高,需要实现大面积的遮阳功能,而冬季光照强度较低,则需实现大面积的采光功能。根据不同的光照需求,设计人员还需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对住宅建筑的地理布局、整体结构以及建筑的外形进行精准计算,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日常的光照需求。
1.3住宅建筑的噪声和空气污染防控设计
首先,进行方案设计前,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严格考察。通过对噪声和周边空气质量的检测,确定建筑附近的空气污染指数及噪声的主要来源。其次,根据检测结论制定有效措施,对噪声源及空气污染源进行统计、排查,同时,通过科学的设计降低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在建筑周边种植绿色植物,提高环境美化效果,并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此外,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应选择使用隔音效果较好的玻璃,以降低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整体提升住宅建筑噪声污染的防控效果。
1.4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首先,需要考虑自然风的合理利用,确保住宅建筑内部保持通风的良好状态,充分体现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利用建筑结构内的自然气流达到良好的通风状态,在确保室内空气畅通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其次,需要合理应用自然光照,提升建筑室内的采光效果,确保提高自然光照的利用率。目前国内城市高层建筑居多,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室内采光条件处于两个极端的状态,低层室内光照不充分,高层室内光照强度大。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格外注意楼层间距、住宅的户型以及采光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设计最合理的科学采光方案,全面提升各楼层建筑的室内采光率。
1.5住宅建筑的热岛效应控制
首先,对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调整住宅建筑密度,同时确保住宅规划的容积率在规范要求内,降低热岛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其次,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建筑的不同实际功能和具体建筑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选择得不合适,会使建筑周边的辐射大大增强,引发建筑局部出现高温情况,加重热岛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在建筑周边增设水流区及绿化带,设置的景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科学地利用生态建筑理论作指导,能够使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最佳的入住和生活体验。
2提升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应用性的有效策略
2.1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生态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应用核心思想,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从精神层面和生活品质上实现较大质的飞跃。因此,在住宅建筑的实际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的融合力度,根据实际施工的环境状况和项目具体要求,科学地规划和调整设计方案。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室内的通风、采光等实际问题,使用合理的措施,实现住宅的舒适居住体验。其次,设计人员还应重视建筑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在不破坏周边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做好建筑结构、布局的设计工作,保护珍贵的生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高人们居住质量的同时,建立新型的生态文明环境。
2.2爱护并尊重自然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外部的土地占用问题。通过对建筑的方位朝向、建设面积等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提高建筑的土地利用率。其次,应考虑建筑内部的结构布局设计。设计技术人员要确保住宅内部采光、通风、降噪等各方面的设计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满足居住者日常生活的需求,并最大程度提高居住舒适感。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秉承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发挥生态建筑学理论的优势作用。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要实现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目标,在不破坏建筑周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实现成本节约的同时,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
2.3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
首先,人类作为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对自然界形成影响。所以在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将生态建筑理念贯彻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设计人员应在注重实现住宅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其次,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建筑的环保思想,合理增加绿化面积,维持住宅建筑周边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可以适度绿化室内环境,对住宅内部的设计进行调整,美化室内环境。最后,设计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住宅建筑的内部环境及外墙环境,实现住宅整体的生态化,也能提升住宅的观赏性。此外,部分建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屋顶建设生态花园,提升建筑美观程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绿化覆盖率,屋顶花园可以吸收部分热量,降低建筑物的热岛效应,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感。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态建筑理论受到建筑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方案体现出生态建筑的重要设计思想,随着生态住宅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未来的住宅建筑必定朝着更加绿色、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咸光军,田沁园.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3).
[2]宋涛.论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