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普来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人群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社会对于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逐渐提升。因此,在公共建筑中需要给予老弱病残人群一定的公共设施上的便利条件,在公共设施中加强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可以有效让社会弱势群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获得更便利的条件,提升弱势群体对社会的满意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原则及相关要点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要点
1 现阶段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发展现状
1.1 何为公共建筑
所谓公共建筑,其按照建筑的用途的不同可划分为商业建筑、办公建筑、通信建筑等,举例说明,商场、学校、酒店、广播大楼以及时下快速发展的高铁站等都属于公共建筑。对于公共建筑而言,由空间的构成,功能分区、人员疏散以及物理环境等因素的要求。其中对于公共建筑而言,空间的使用与规划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并且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也是提高其使用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需要充分考虑活动功能障碍的残障人士的需求。从而在不断研发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下,在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中,进行无障碍设计,从而满足残障人员使用要求,营造一个充满爱意与关怀的现代化公共建筑生活环境。
1.3 目前,我国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多个部门都对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都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我国无障碍设计发展。
但是,不得不说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推广应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公众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甚至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公共建筑的设计人员也存在一定的认识问题,在设计中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用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导致新建的公共建筑无法满足应用要求,已经投入应用的公共建筑又由于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无障碍设计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残障人士的应用感受。
2 公共建筑中无障碍设计问题
2.1无障碍设计认识不足
在我国,认识不足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现国家及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往往以满足建设方及使用主体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忽略特殊人群的实际需要,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无法被充分落实。公共建筑建设参与方通常认为,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数量有限,却需要额外的设计成本和建设成本,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经济性并不高。
2.2无障碍设计法规缺失
我国的无障碍设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法律规范不断完善,但在细节要求及执行效果上短板明显。缺乏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强制性要求,建设单位在公共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无障碍设计纳入到工程建设任务当中。总的来说,我国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仍然缺乏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
2.3无障碍设计缺乏规范
由于制度上的缺失,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够参考。观察现有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很多无障碍设施与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工作开展过于表面化,导致无障碍设计的利用率非常低,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另外,由于缺乏设计参考,很多公共建筑项目的无障碍设计考虑不周,无障碍设施的分布范围划定缺乏合理性,在过道、楼梯、休息区等位置的无障碍设计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反而给特殊人群的使用带来麻烦和危险。
3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
3.1无障碍室内空间设计
一般的室内公共建筑空间有三大部分: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交通空间,而常用于无障碍设计的是使用空间和辅助空间。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残障人士及普通大众的需求,既要保证空间的舒适性也要保证残障人士的适用性。设计者首先要到实地考察环境,对室内空间做好合理规划,保证使用者使用顺畅。另外,设计者还需考虑到突发情况发生时,残障人士的交通疏散路线,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残障人士能够及时的识别情况并借助无障碍设施顺利撤离。在生活、工作及生产方面的使用空间设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究。除了要考虑到使用人的实际需求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使用人的心理需求,因为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所以在对使用空间设计时,对于残障人士的私密性和安全感等心理需求,必须符合人体工学范围,让残障人士消除心理障碍,正常使用。
3.2无障碍室外空间设计
室外空间是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所,例如广场、街道、娱乐休闲地段。在室外,我们行走的道路通常都会有一条盲道,在拐弯处或者是有障碍物的地方,应当设计一些很容易感知的无障碍设备或是标识导向,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残障人士、老年人。残疾人士的街道座椅、停车位、公交座位,可以使用比较明显的标识,让大众清楚的区分识别,无障碍设备不应仅仅只是摆设,而应是真真正正意义上的无障碍公共建筑设施,就是让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都能用上并从中得到方便。对于建筑出入口的面积设计应当加大,高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如有阶梯、台阶,必须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以方面残障人士通行,也方便老人、婴儿车的出入。无障碍出入口也可以适当加设雨棚,特别是在下雨、下雪天气,残障人士本就行动不便,增加雨棚则是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温暖。轮椅坡道通常都是直线为准,旨在方便轮椅使用者通行;坡度不宜过高,以防重心不稳往后倒,可以加扶手或者电动扶梯,表面平整但不应光滑,需要有附着力,这样行走抓握时才能抓紧,防止滑手跌倒。
3.3无障碍信息沟通的设计
公共建筑信息服务设施一般都是采用文字,对于视觉障碍者可以考虑增加盲文,或者是语言翻译器,为视觉障碍者或是其他语言不通者提供一些方便。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可以与这些先进科技相结合,安装含有语音提示系统的设备,或者是通过图形、符号、声音、光等介质,帮助不同的障碍者轻松分辨出所处的环境及收到的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障碍者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空间的变化,体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无障碍设计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所有有关人类社会住所的公共空间环境和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须充分考虑老弱病残人群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它弱势人群的行动自由,增加其活动范围,使其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友爱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杰. 试论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要点[J]. 装饰装修天地, 2017(16).
[2]秦雅祯. 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的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2).
[3]张程. 关于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中的要点探究[J]. 装饰装修天地,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