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正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19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大部署,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方法;分析
1导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标准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的范畴,并提出要加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要有“好的改革”,发展方式要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
2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现状
2014年以来,以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推进为代表,国家和地方持续加大水利投资,水利勘测设计工作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部分重大项目存在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难度高等特点,且受环境保护要求严、移民安置政策性强等影响,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近两年,水利部按照“强监管”要求对重大水利工程、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中型水库等开展了一系列稽查和设计质量监督检查。从检查结果看,重大项目勘测设计质量总体可控,但中小型项目问题较多。截至2020年11月初,水利建设项目稽察范围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5个工程项目、62家勘测设计单位,共发现301个勘测设计质量问题;设计质量现场监督检查范围涉及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工程项目、7家勘测设计单位,共发现126个勘测设计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勘测设计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勘测设计问题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亟须在管理和技术上进一步加强,需勘测设计单位予以高度重视。
3勘测设计质量问题产生主要原因
3. 1质量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虽然勘测设计单位基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但普遍存在项目前期策划不足、方案论证不充分、各专业间沟通不到位、成果校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型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作用不大,如校审人员资格能力不够,无法真正起到技术把关作用;校审过程流于形式,内部不讨论、不评审,特别是对中小型项目把关不严,导致设计成果内容前后不一、低级错误频发、质量普遍不高。
3. 2 资源投入不足,勘探等外业工作不到位
勘测设计单位因前期工作经费不到位、后期顾虑不一定能中标等原因,对外业工作所需的人力、周期和经费等资源投入往往不足,在前期阶段不愿做更多更细的工作。如:对各类保护区、生态红线、征地移民等情况了解不够,对基础资料收集不充分,导致资料不够真实、准确、全面,对天然建筑材料、深厚覆盖层、岩溶等重大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研究不够,对技术方案研究或比选深度不够等,导致遗留问题较多,影响勘测设计成果质量。
3.3 审查把关不严,审查意见落实不到位
部分地区对中小型项目的技术审查把关不严,导致设计方案批复后仍出现不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等问题。部分勘测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要求进一步研究和论证的问题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等。
3.4“多规合一”落实不到位
部分项目在审批时未落实“多规合一”,造成已批复的水利项目与铁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交叉时沟通协调难度大等情况,导致发生设计变更。
4新时期水利勘测设计标准体系发展思路
4.1体系修订的主要原则
近年来,水利工作紧紧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新要求,在技术标准工作中也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生态水利、高质量发展在水利行业改革发展中的相关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以高标准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对水利标准化提出新需求。“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强制性标准和“强监管”标准制修订,重点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行业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并按照“确有必要,管用实用”的原则,对标准体系进行精简。形成国标和行标等政府主导标准守住底线,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市场自主标准配套补充的协调统一新型标准体系。
4.2技术标准体系发展思路
通过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按新时期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并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化工作要求对管理机制等进行探索,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勘测设计协会团体标准,可对急需的领域开展技术指南项目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框架和体系表。以国标、行标为主,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市场主体自主制定的标准为辅,根据勘测设计实际工作流程等相关要求,在2015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包括通用、水文、水资源、规划、工程勘测、水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信息化、经济评价、材料应用、检测试验、工程安全等内容全面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表。其总体框架基本不变,仍按照水利规划设计的专业进行划分,增加信息化、质量检测与评定栏目,水工栏目中增加边坡等内容,安全评价改为安全与职业健康等。在标准项目上增加中水勘协发布的部分团体标准和自主开发的规划勘测设计相关技术指南等。
4.3标准体系管理机制
为逐步完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还需编制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形成适宜的技术标准工作机制。国家层面和水利行业标准有明确的管理办法,考虑到政府职能和监管手段,从操作上略显复杂。对于技术指南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力求“短平快”,流程短、发布快、节约人力物力。尤其是新要求、新理念可以迅速在行业推广,使用。技术指南定位于现行国标和行标的补充上,不与现行国标和行标重复、交叉,以水利规划设计中的新理念、新要求为抓手,内容涉及水利战略研究、水利规划编制、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征地移民等领域。为规范技术指南编写工作,统一编写要求,可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等相关要求,研究制定相关编写规定,对封面与前言、目次、主要技术内容、公式和图表的编写格式进行规定。组织力量编制管理办法予以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技术指南的目的,技术指南的定义、适用范围、制定条件、主要内容、约束力、印发方式、鼓励机制等内容,可涵盖编制技术指南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技术指南不具备强制性,定位为现行国标和行标的补充与延伸,对水利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均有参考指导作用,如条件符合时,可向国标和行标提升。
5结语
通过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为推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化工作要求对国标、行标、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层级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管理机制等进行了探索,并通过提升标准信息化水平,将不断促进技术标准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虎.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方法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24):76-77.
[2]况渊,张风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方法的分析[J].珠江水运,2013(15):76-77.
[3]黄尚磊.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方法的引进与探析[J].广东科技,2012,21(09):75-76.
[4]李斌,宗志坚,郑会春.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方法引进与研究[J].人民黄河,2011,33(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