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富源水务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300
摘要: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河道治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如果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能够制定出一条优秀的河道治理政策和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河道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还能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节省水资源。然而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有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及地理位置等影响,导致我国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有序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常见的问题
1.1河流污染严重
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河流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生活中的废水、垃圾倒在河道里,甚至有的企业还会将废水、废渣排泄在河道里,这些举动都会对河道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垃圾在河道里产生出新的微生物,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水污染,影响了河道的水质。再加上人们日常饮用的水资源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经过污染的河道很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1.2防洪能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大部分河道因为长时间没有人打理,导致河底的淤泥比较多,造成河道拥堵,再加上河道两边的护岸设施不够完善,一旦出现强降雨或者发大水,就容易出现泄洪的情况,从而对当地的交通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河道两边的岸堤没有及时进行维护,使得两边的植被存活率比较低,加快了水土流失,这样的情况容易出现流水的泥沙反复聚集在河底,也会出现泄洪的现象。再者,有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施工现象,将城市中的垃圾和建筑废弃物堆积在河道中,导致河道变宽,这样的行为也会导致河道出现泄洪的情况。
1.3对河道形态随意更改
部分单位所制定的治理方案,没有统筹考虑实际情况,甚至随意更改河道形态。如一些人员通过挤占河道表面完成河道治理任务,这样将会改变河道原有的形态,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系统。一些人员为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将钢筋混凝土护岸方式运用过来,这样虽然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提升,但却严重怕破坏到河道原有生态系统。
1.4河道植被过少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涉及的项目比较多,有很多项目需要多个企业联手共同完成。然而有的企业在完成水利工程相关项目时,为了节省经济付出成本,在河道绿化经常选种一些价格低廉的植被,这些植被的存活率比较低,有的植被不能起到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对河道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植被长时间没有人进行管理,出现大面积枯竭的现象,从而不能很好地减缓水流速度,对河道周围的居民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改善水利河道治理问题的对策
2.1重视生态护岸建设
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全面调查河道污染状况,避免污染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系统考虑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统一整理现有河道,促使河道通畅性得到改善,河道整体观赏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要将鹅卵石等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材料设置于河道的护岸、护底等部位,这样河道内部即可转换物质与能量。要结合地区环境状况,将植被、树木等种植于河岸位置,优化河岸两侧条件。要将植被生态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促使人工湿地系统得到形成,逐步改善河道区域环境。此外,要将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于河道上,这些水生植物能够高效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促使河水得到逐步净化与改善。目前,一些社会主体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倾倒于河道内,显著改变河道水质,加大治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将生物技术运用过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水质。
也可对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种植,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2.2排除堆场淤泥
经过持续运行后,淤泥大量存在于河道内部,通过淤泥排除工作的深入实施,可显著改善河道景观,更好的发挥河道作用。但受淤泥自重因素的影响,往往于水底沉积。且淤泥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容易与其他附着物所粘结,处理难度较大。在具体实践中,一般利用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等技术处理软粘土淤泥。由于淤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往往以流动状态存在,通过高压真空手段的应用,能够快速分解淤泥中的颗粒物,促使淤泥板结现象得到规避。而处理堆场淤泥时,由于堆场淤泥容易堵塞到排水系统,可将抽水装置设置于管道上层出口位置,抽取水量。且对堵塞起点处的压力进行增加,加快水流流动速度,以便借助于管道快速排出淤泥。
2.3实施河道疏浚作业
通过河道疏浚作业的实施,能够促使河道的抗洪效果得到改善。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河体流速等内容,对河道疏浚方式合理确定,促使河道泄洪问题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后,即需将河道疏浚作业开展起来。一般利用大型挖泥船清理河体底层的淤泥,但需注意的是,淤泥清理工序实施之前,要提前彻底清理掉河体底层的杂物,如大体积混凝土块等,避免影响到河道疏浚作业的顺利实施。为提高清理成效,可将分层、分片清理技术运用过来,也可对槽断面边坡进行开挖。通常情况下,按照2m左右的标准控制边坡挖掘高度。完成特定位置的挖掘任务之后,需对挖掘位置的水深进行测量,借助于抓斗挖泥船等将定位挖掘工序开展起来。要提前固定船体,避免受水流作用而出现船体漂移现象。
2.4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完善责任机制。一些地区由于没有将河道治理的责任机制构建起来,导致无法明确责任人,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单位需结合河道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对责任机制科学构建,明确落实河道治理各个环节的责任,避免有互相推诿等问题出现。同时,通过责任机制的构建,相关人员的参与热情、责任意识也能够显著激发。
其次,增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需充分重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促使河道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要积极拓展筹资路径,克服单一筹资渠道的局限性。
最后,加大监管力度。河道水体污染问题的出现,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相关社会主体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实践中,既要将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又需要对河道上游、周边的企业等严格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要依据政策法规要求,严厉惩罚那些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责任人,通过执法力度的增大,降低随意排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3结束语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工程建设重点内容,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立足于问题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方法就可以解决,并且为保证河道生态稳定性,还应该增加新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项晨,张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3):1394.
[2]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00(014):204.
[3]胡什图.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内蒙古水利,2017,000(006):25.
[4]杨清海.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8,000(047):75.
[5]张晓峰.锦州市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地下水,2019,041(003):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