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摘要:由于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情况复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基坑及周围土体的开挖和沉降变形,因此有必要提出合理的地表沉降控制参数。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表沉降规律方面,对如何控制地表沉降还没有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坑外地表;沉降控制
1数值模型
1.1模型及边界条件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长度为180m、宽度为50m、高度为40m的计算分析模型,模型包括11 176个单元共计12 872个节点,见图1。降水开挖施工模拟共经历两次,第1次模拟基坑初始应力场和初始位移场,计算完成后将位移清零;然后再进行后续降水施工开挖引起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模拟。
1.2模拟过程
模型边界四周侧边设定为法向固定,切线方向设定为自由面,模型地面设定为固定面,上表面设置为自由面(排水边界,孔压为0),限制井壁的水平位移并对井底施加对应的静水压力,支护桩和钢支撑分别为piLe单元和beAm单元,单井抽水量设定为1200m3/D(即固定井壁渗流速度为0.014m3/s)。考虑初始地下水位的影响,先进行流体模型和力学模型计算形成初始应力场,然后通过各项命令实现基坑土体开挖、基坑不透水层、基坑初始孔隙水压力的设置(区域孔隙水压力为0来实现基坑的降水控制)以及3道钢支撑的设置。将周围围护体视作弹性结构,基坑周围土体视作弹塑性结构,不考虑土体自身的压缩变形,将降水开挖过程分为4个步骤:第1步为降水至3.5m,基坑开挖至2m;第2步为降水至8.5m,基坑开挖至7m;第3步为降水至13.5m,基坑开挖至12m,第4步为降水至18.5m,基坑开挖至17m。
1.3计算参数
为了简化模型计算,对土层进行简化,合并相似土层,合并后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混凝土支撑的弹性模量取24GpA,泊松比为0.167,钢支撑的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23,见表2。
表1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png)
表2 3道支撑物理力学参数
.png)
2模拟分析结果
2.1沉降与孔隙水压力分布特征
以井深20m、井间距10m、帷幕深度为22m、渗透系数10-6Cm/s为例,模拟分析得到了降水施工情况下地表的沉降与孔隙水压力分布特征,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到:坑内土体开挖后,坑壁的法向约束逐渐消除,同时地层所受的孔隙水压力也在逐渐改变,打破了基坑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内力需不断进行重分布,导致坑底发生隆起,而四周地层会发生沉降,在距离基坑边缘10m处,地表沉降最大;在降水井周围,孔隙水压力呈扇形分布,降水井井底周围的流体矢量相对于井身周边而言有明显增加,由于止水帷幕的存在,水无法直接流入降水井,故基坑内外水流动相对较少,因而基坑外围的孔隙水压力保持相对稳定。
.png)
图2 沉降与孔隙水压力分布云图
2.2降水井的影响
模拟得到的不同降水井工况下的地表沉降规律见图3。从图3(A)中可以分析得到:降水井深度对于地铁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随着井深的不断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大,20m、24m、28m以及32m井深下对应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25.3mm、27mm、28.7mm和32.6mm。这是因为随着井深的增加,地下水的抽水强度在不断提高,井底周围的流体矢量会明显增加,在止水帷幕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当降水井深度小于止水帷幕深度时,水无法直接流入降水井,需绕过止水帷幕才能进入降水井,因而坑内外地下水流动相对较弱;当降水井深度超过止水帷幕后,水可以直接流入降水井,坑内外的地下水流动相对较强,因而地表沉降值随井深增大而增大。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地表沉降应控制在30mm以内,但为了有效排干基坑内的地下水,同时考虑工程造价等问题,认为降水井井深为24m时效果最佳。
.png)
图3降水井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从图3(b)可知:井间距越小,地表沉降值越大,当井间距为10m时,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7mm,且周围地表的沉降范围也较大;当井间距为12m时,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5.7mm;当井间距为14m时,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4.8mm。井间距增大缩小了降水交叉半径,基坑外部土体的孔隙水压力降幅较小,容易造成基坑内部出现涌水等情况;而且,当井间距为10m时,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30mm以内。因此,综合考虑孔压分布和地表沉降控制,认为井间距为10m时的方案最佳。
2.3止水帷幕的影响
.png)
图4止水帷幕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模拟得到的不同止水帷幕工况下的地表沉降规律见图4。从图4(A)中可以看到:随着止水帷幕深度的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值整体上呈逐渐减小趋势,这是因为止水帷幕深度较小时,坑外的水压降幅较大,水流更容易流入到基坑内;当止水帷幕深度超过28m后,虽然能较好地控制地表沉降,但基坑内外的孔隙水压力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当止水帷幕超过一定值后,在保持抽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内外渗流的影响和沉降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因而抑制地表沉降的效果也会逐渐减弱,同时考虑到工程造价问题,认为最佳止水帷幕深度为28m。
从图4(b)中可以看到:止水帷幕的渗透系数越大,地表的最大沉降值越大,渗透系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距基坑边缘60m内,超过60m后影响不大;10-6 Cm/s、10-7Cm/s、10-8Cm/s、10-9Cm/s等四种工况下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27.5mm、21.5mm、20.4mm以及19.0mm,当止水帷幕渗透系数小于10-7Cm/s后的地表沉降控制效果较好。因此,从控制地表沉降来讲,应尽量减小止水帷幕的渗透系数。
结束语
根据分析结果,考虑到结算综合项目的经济成本和控制效果,得出最好的表面沉降控制效果可以实现当抽油井的深度是24米,间隔10米,止水帷幕的渗透系数是10-9cm / s,和深度是28米;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充电建设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的控制在地铁基坑地面沉降,但回灌井的数量不应太多,和充电率不应太大。
参考文献:
[1]王玉田,范思广,姜福香,等.城市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40(06):1-7.
[2]刘承磊,肖传宁,侯志敏,等.基于群井抽水试验的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J].地下水,2019,44(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