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惠民县 251700
摘要:为确保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工程,对经济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而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主要材料。因此,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病害,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易使物理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承载力,并导致防水性的降低。所以,应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本文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1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1沉陷引发的裂缝
通常来说,混凝土易在冬季出现沉陷裂缝,这是因为冻土解冻而造成内部结构的沉陷,进而引发裂纹,而裂纹一般比较深,还会造成错位现象,其宽度对沉降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只有遇到沉陷裂缝时,才会使得沉降量出现变化。此外,混凝土地基的不均匀性也会引发混凝土结构分缝间距的增加,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
1.2温度引发的裂缝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也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这是由于外界温度出现变化,会使其内部结构温度产生相应的变化。此时,由于内外部温度的差异引发热胀冷缩现象,使内外部结构出现拉动,引发裂缝问题。除此以外,水泥水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旦混凝土内外部结构温差过高,就会产生拉应力,引发裂缝问题,并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1.3凝结过程产生的裂缝
水利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其自身材料质量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凝结效果。一旦在凝固时质量产生变化,就会导致裂缝问题。同时,还会造成温度的降低,使裂缝不断扩张,并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1.4地质问题
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位置较为偏僻,这些区域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特殊季节中,地下水会产生不稳定运动,对结构底层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沉降裂缝,对水利工程整体性能造成较大损害。
1.5施工工艺引发的裂缝
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及标准进行施工,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因素。例如,以混凝土搅拌为例,如果没有充分进行搅拌,或出现振捣不严格的现象,就易造成离析问题,甚至会引发内部骨料出现不均匀振捣。混凝土完成施工以后会产生不均匀拉应力,并引发裂缝问题。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策略
2.1加强施工设计,规范施工流程
水利工程设计进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状况,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对混凝土进行设计,形成完善的施工流程,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具体设计进程中,应全方位掌握项目环节全方位掌握,将其施工中各个环节及薄弱环节加以管控,对易出现裂缝部位加强关注及防治措施,提前管控将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因素,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应对其结构进行加固钢筋设计,根据施工实际状况,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科学设计,明确加固流程,减少低配钢筋对混凝土拉应力的影响,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概率。
2.2以施工规范为准,科学设置配比
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较为重要,在具体施工进程中,对材料质量、配比要求较高。为杜绝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施工材料选取时,不能将价格归类为唯一评判标准,实际采购前,需将市场实际状况了解,核查各个供应商资质,对其质量加以控制,材料进行配比时,应严格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操作。若使用的骨料收缩能力较大时,可根据实际状况增大水灰比,为混凝土凝结效果提供支撑;外加剂选取层面应选取活动性混合材料为宜,如煤灰等,可提升混凝土水热化进程中温度,缩减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降低发生裂缝概率。若有必要可根据施工实际状况,配备一定数量的钢筋,以增强混凝土拉应力,使其内外拉应力处于均衡状态,防止产生裂缝。
2.3定期进行检查,实现实时管控
水利工程施工进程中,应对其是否发生裂缝加以关注,实时观测混凝土凝结后是否存在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若发生存在此类现象,应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深层裂缝可通过将其钢筋去除,重新进行浇筑铺设;表面出现裂缝可直接进行浇筑。应对混凝土凝结全过程进行实时关注,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养护,混凝土凝结初期,其强度通常较小或无强度,可适当增加湿度,以提升其内部拉应力,确保内外拉应力统一,通过适当增加水分、铺设塑料薄膜,以实现保湿目标。
此外,对裂缝形成应加以控制,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1)温度裂缝控制。根据施工实际状况,布设相应的保温装置,针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通过增加相应的钢筋加固,减少内部拉应力值差距。(2)干缩裂缝控制。控制材料配合比,浇筑完成后应观察凝结状况,适当给予水分确保湿度,根据相关标准实施填埋、压实等,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压。(3)塑性裂缝控制。主要以浇筑进程中振捣为核心,确保振捣质量。
2.4适当实施修补,进行专项处理
在实际施工进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应对其加以修复,根据实际状况,选取合适的裂缝处理措施,如表面覆盖、填充等,减少混凝土裂缝对工程整体质量影响。覆盖法主要适用于浅层裂缝,将其表明裂缝进行打磨,再填充裂缝;填充法主要将裂缝进行开凿操作,使其呈现为特定的槽型,待槽型处理完毕后,将其材料注入即可。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
3.1灌浆法
当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了混凝土裂缝以后,灌浆法是一种有效的裂缝处理方式,在这一处理过程中,需借助混凝土灌浆器械来完成,灌浆器械在运行时存在着工作压力,此压力作用将会将混凝土有黏合作用的胶体灌入到混凝土裂缝中,胶体在逐步冷却的同时,不仅实现了对裂缝的填充,还保持了裂缝的稳定性。
3.2置换法
置换法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同样非常有效,在裂缝问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这一方式,首先对混凝土裂缝处进行预先处理,随后用新的混凝土材料替换被处理部分,在新旧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达标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混凝土处理效果。置换法下的裂缝处理中,不仅要使得新旧混凝土结构的融合性,还需要保障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在置换处理过程中,一般选用的是聚合物、砂浆等材料。
3.3修补法
修补法在混凝土表面裂缝处理上非常有效,当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裂缝以后,立即采用修补法加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与其他的裂缝处理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实施相对简单,直接将胶泥、水泥等材料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裂缝处就可以。当然,有时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可以选用纤维布为主要材料,但是,这种方式在裂缝比较小的工程中更为有效。
3.4加固法
加固法与一般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加固法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混凝土裂缝起到有效的修复,还能够大大提升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比如,当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对整个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时,可以直接利用加固法来加以处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结构稳定点处进行钢板、支点的设置。
结束语:混凝土裂缝是水利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如果要实现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工程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裂缝预防和处理策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永洲.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5):143-144.
[2]卢进和.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及接缝技术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4):51-52.
[3]居官林.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居舍,2020(11):43.
[4]谭有华,邓大巍,陈泽凌.浅谈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内蒙古水利,2017(9):43-44.
[5]陈秀雄.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冶金丛刊,2020.5(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