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陈秋宇 华友晨
[导读] 摘要:2020年6月,新档案法的通过引起了档案界的高度关注,新法增加“档案信息化”这一章节。
        金湖水利建设工程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11600
        摘要:2020年6月,新档案法的通过引起了档案界的高度关注,新法增加“档案信息化”这一章节。新档案法提出: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新法填补了老档案法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空白,明确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在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工作从传统载体管理向数字管理升级,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也要向信息化转型。描述了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性及新时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想和建议,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引言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力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中,工程档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保证工程的科学、准确、客观,并能直接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决策依据。随着信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程档案管理应顺应潮流,植入信息化元素,确立信息化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档案信息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与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如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网站的增多、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等。由于档案部门管理的信息日益增加,档案管理也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半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为了详细分析信息化进程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影响,本文就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1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档案是对水文资料和水利建设管理中产生额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实现对管理流程的高效整合,并利用网络途径实现管理决策和资料信息的高效传递,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共享。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对资料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为水利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专业信息设备和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传统档案存储模式的数字化转变,有效提升档案存储的安全性,提升档案利用效率。
        2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1信息意识的增强
        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效,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的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许多人也对此没有认知,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覆盖和推进。这就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献中心、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提高文件信息资源利用率,使公众对这一新事物的接受更加容易。唯有让信息化管理深入人心,才能引起共鸣,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基础建设争取更多的资源。
        2.2建并完善水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水利单位应紧跟时代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有力地促进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高其信息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一是构建水利档案数据存储系统。采取网络在线储存或离线储存的方式,有效储存管理水利档案数据,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创设优质条件。采用照相机、扫描仪、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切实增强水利档案信息数据存储能力。二是构建水利档案管理模块化系统。

建立水利档案管理模块化系统,主要是档案日常管理模块、电子文件存盘管理模块、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等,如此便可直接浏览、管理水利档案信息与数据。三是构建水利档案查询系统。根据MicrosoftSQLServer2008软件查询管理水利档案信息。基于工作具体需要,录入、检索、查询与浏览水利档案信息与数据,局域网中的权限客户可按照自己的管理权限,浏览、提取与检索水利档案,获取全面、真实、完善的水利档案信息数据,分布式、多样化查询档案信息,以此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
        2.3建立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立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它将档案信息系统分成数据采集与加工、数据查询、系统维护、系统帮助、用户权限分配五个子模块,同时与相关部门业务整合。水利水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建立数据库系统软件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档案自动化管理,同时改变传统纸质储存模式,优化档案管理方法并实施更新与维护。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档案以网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平台上查阅所有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用户权限分配会使不同管理层次的人能够查询到的信息不同,因此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4注重档案信息安全
        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只有确保水利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利用指纹、虹膜、声音、人脸等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利用者身份识别管理,从而进一步确认其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权限,一方面确保了档案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为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还可以在档案库房智能安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具体包含库房环境的人员监控、智能监测、图形化库房、档案自动上架等。其中所谓档案自动上架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根据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所制定的排架规则,依托射频识别技术(RFID)智能采集档案信息,系统识别后精准地对档案所位于的库房位置进行判断,随后机器人根据指令完成档案上架工作。
        2.5加大基础档案收集、整理力度
        管理部门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全员档案意识,使水利档案的收集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事业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前期就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对水利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检查水利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同时检查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在进行项目成果评审、鉴定和水利工程重要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同时审查、验收水利档案的内容与质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应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归档责任,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先交清原岗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确保文件材料不丢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使水利档案基础资料的收集完整和整理规范。同时,应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利用新技术开展数字化工作,建立水利档案数据库,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结语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信息化是目前档案管理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在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应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高效处理大规模档案信息,进一步优化水利档案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管理档案。值得注意的是,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应以高素质人才及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作为基础,对此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积极引进与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高效管理档案的同时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何钢.浅议水利工程科技档案管理[J].中外建筑,2012,(01):101-102.
        [2]杜建民.关于对水利科技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认识[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8):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