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264000
摘要:电能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最重要基础能源,关系到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如何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良好的结合到相关的电力工作之中,成为一个重点。电力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同时关系到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速度。电力系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想要继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电力系统。做好线损管理,可以显著的降低电网系统运行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
1 线损管理简要分析
线损是指在输配电和电网管理中出现的部分损耗。一般来说,线损包括两部分:一是电能表统计数据与实际售电量之差所得到的线损,即统计线损;另一种是电流流过线路时电力设备的损耗,即理论线路损耗,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之间的差异统计线损和理论线损管理线损,主要造成的电力企业管理水平低、测量误差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电能计量装置,仪表读数不准确的数据,坏的实际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四点线损是指在管理区域内对电网线损的管理方式,如分区、电压分区、线分区、站分区。部分电压管理指的是电网电压水平不同的管辖权进行线损统计,和线路损失评估分析的一种保护,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电压的宏观管理部门在线损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分区管理是指供电行政区域内的电网按照不同的分区划分多个区域进行线损统计,这样可以对辖区内的线损情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变电所区域管理是指对电网中功能配电变压器的线损进行统计和分析的一种管理方法。
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在电力行业,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是一个相对的高科技技术,因为它需要一个好的一些高科技技术的结合的过程中操作和工作,比如一些互联网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等,通过这样一个高科技技术可以帮助电力行业的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国内电力可以提供信息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电能计量自动化技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与相应的载体配合,如果不能利用相应的载体进行操作,就不能获得充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应的运营商通常是一些电力专用通信网或公共移动通信网,依靠这两个运营商进行相应的操作可以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加可靠。
3 电力系统线损分析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降低线损是非常必要的,供电企业要时刻努力降低线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部分地区的用电量也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导致供电线路损耗逐渐增加。因此,供电企业也更加重视线损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的年耗电量和地方电网的年耗电量等于两个电站的供电容量。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把降低电力损耗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同时,供电企业最基本的单位是供电站,其主要工作是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线损进行管理。每个供电站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线损指标,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直接反映供电站的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线损管理对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级供电企业必须加强配电网的线损管理,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电能表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4.1 系统功能设计
在设计配电网线损监测系统的功能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达到线损监测的目的。一般来说,在设计系统功能时,根据逻辑功能可分为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业务应用功能,如设置外部调用接口与其他系统交互等。
数据采集的功能,有必要做好设计的现场监测和现场数据采集的管理,确保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数据最大程度,以及初步屏幕上的这些数据,消除无用的和无效的数据,以提供科学依据的后续分析线损监测数据。数据采集功能还可实现自动采集、定期采集,一旦发现异常可实时报警;通过对电压、电流、谐波的监测,确定异常数据,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降低线损率。通过专用信道实现数据传输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传输中的数据干扰,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数据处理可以规范统计报表和线损管理信息的管理,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从而降低配电网的维护成本和线损。
4.2 应用于日常的用电检查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电力日常检查是基本任务之一。这项任务的工作量非常大,因为是人工劳动,所以工作效率有限,而且很容易产生误差,很容易导致线损最终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如果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到日常用电检测中,可以有效及时地采集现场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不仅给线损分析带来了可靠性高的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窃电的发生,找出计量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异常行为发生在电网系统,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将自动报警,和相关人员能有效获取当前,警报点的电压和电能量负载,以便了解用户的具体能耗情况,然后加强管理用户的电力消耗。
4.3 建模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帮助建立一些关于线损的模型。通过这些模型的构建,相关人员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利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建立相关线损模型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和测量。通过这个模型,相关人员可以很好地观察和分析内部实际线损和测量点的具体损耗,也可以有效地观察实际运行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相关模型构建完成后,员工可以观察内部的实际运行情况,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可以直接观察,以便更高效的解决问题。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可以对日常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相关数据模型。通过这样的数据模型,相关人员可以很好地将其与具体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更准确、准确地掌握消费的具体情况。
4.4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电能计量自动化的功能之一。在进行线损管理时,检测系统的充分应用可以使线损分析更加准确,特别是多维度检测可以显示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电力系统运行时,应收集各监控节点的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集中到终端设备上进行处理。电力系统在运行时,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程度,管理也可以更加精细化。如果电力运营和电力营销两大系统有效整合,营销系统可以利用运行数据,利用计算机将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线路损耗自然就会降低。
5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线损管理时应依照统一化、规范化、技术化管理原则,做好智能监测系统的构建,形成完整功能架构,快速定位线损位置和计算线损值,为配网管理和维护提供有益帮助。加强电力企业线损自动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它应该基于当前电力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关注长期目标的电力企业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抓住当前的节点和优势社会对电力系统的需求,并突出电力系统的线路损失的前提下管理的核心和焦点。
参考文献:
[1]卢念.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探究.科技风,2016.20.131.
[2]万芳.电力自控在低压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探述[J].清洗世界,2019,35(05):44-45.
[3]董明明.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及应用对策[J].农村电气化,2018(06):77.
[4]贺磊.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