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研究 费世荣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费世荣 涂义祥
[导读] 摘要: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水资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自然形态的水资源转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金湖水利建设工程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11600
        摘要: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水资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自然形态的水资源转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其中导流及围堰技术较为常见,如果能够结合施工现场地势情况和水文条件、气象等因素合理利用,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非常有利于改善水道环境。因此要加强对导流及围堰施工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充分掌握其应用要点,确保这两项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可以正确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围堰技术
        引言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发电、农业灌溉和防洪抗涝等提供保障,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随着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扩增,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该加快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掌控。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周期和质量安全等造成影响,而且在施工中容易受到现场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坑排水和下闸蓄水等,是导流施工的基本内容,应该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好技术应用管理。传统管理理念与方法存在局限性,应该根据当前工程建设要求进行不断改进。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技术应用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防止在建设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1施工导流工作
        施工导流工作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一项贯穿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全流程的一项基础准备与安全防护工作。具体而言,施工导流工作是通过引流、排水等方式,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坑予以围堰、清空、排干,从而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受到水流、积水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导流方案,可以有效地引开施工区域的水流,并且避免因季节性降水导致的积水、内涝、滑坡等问题,保障施工期间的安全。施工导流工作是贯穿了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的全流程的,在建设初期,需要通过围堰挡水,将河流或江流切断,从而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在坝体基本建设完成后,可以依靠坝体阻拦水流,并逐渐扩充水库容量、提升水坝高度,提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抗洪性能;最终,泄水措施封堵到了大坝设计高度,此时水利水电设施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2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2.1明渠导流法
        将导流渠道设置于河岸或者滩地当中,将围堰设置于基坑的上下游位置,通过渠道实现对水流的有效引导,这是明渠导流法的基本施工特点,属于河道外导流。当滩地面积较为广阔且具有平缓的岸坡时,往往采用该导流施工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尤其是当水利工程施工中河床覆盖、坝址河床面积等存在一定特殊性时,该导流技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分期导流施工困难的问题。在部分水利工程当中,由于对工期要求较高,挖洞设备的应用遇到阻碍,可以采用明渠导流法进行处理。导流隧道在施工中也较为常用,但是当存在较大流量情况时,会对开挖造成影响,此时也需要利用明渠导流,同时不会对通航和排水造成影响。台地、古河道或者垭口等存在于河床沿岸当中时,也可以采用该方式进行导流施工。对于明确进出口位置以及导流轴线位置的确定,是明渠导流施工的基础,主要包括了坡上布置和滩地布置两种形式。为了增强实际导流功能,通常在垭口和古河道设置明确,应该对明渠长度进行控制,防止深度开挖问题的出现,增强水流通畅性。根据水利工程的防冲要求确定明渠导流轴线,通常应该在50m~100m之间。对进出口位置和形状进行有效调整,明确其高程参数,防止回流或者淤积等问题的产生。对通航要求和施工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保障高程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较大的水下开挖工作量。


        2.2混凝土围堰
        在围堰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水流不会对液体造成损害,在此过程中,需更加关注围堰体本身的特性,使用混凝土围堰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混凝土抗水性能强,抗冲刷力强等。此外,相较于土石围堰方法,混凝土围堰工程量较小,并不繁重,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机械施工方法,做好围堰顶部的防水施工,以免施工中因过水带来的滑移或下沉等问题的发生;另外,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与建筑之间的连接性,混凝土围堰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此类方法,这也使得混凝土围堰已成为目前围堰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2.3土石围堰技术
        由于土石围堰施工可就地取材,建筑工人可以使用水利工程施工剩下的稻草和石块等废料进行施工,很少需再单独采购其他填土材料,因而在材料运输和采购等相关方面可以节约不少资金,此外该技术难度也较低,操作较易开展,可长时间使用,对于工期较长的水利工程也适用,在工程结束后也容易拆除,因此近些年来在我国较常出现,广泛用于河流横截围堰中,特别是基岩及深部流水等河床处。从严格意义上根据基坑的淹没程度可细分为以下两种土石围堰类型,其中过水土石围堰涵盖了混凝土板围堰,其导流方案需要淹没基坑来确保堰体过水的安全,还需要在围堰坡面部位铺设混凝土板来减低水流对堰体导致的冲击影响,避免围堰中的土石材料被水流冲走,预防下游边坡与堰顶一起滑动,若做好对面板接缝位置的防水处理就能发挥良好的护面防水性能;而不过水围堰与土石大坝近似,以土石材料作为核心施工材料,因而施工工艺要求更低,后期不必运用先进的技术便能够进行拆除,但缺点是工程量和沉陷量较大,对河流流量和汛期有较高要求的水利工程不太适用。
        2.4涵洞导流法
        将挡水围堰设置于基坑上下游位置,河水在涵洞的作用下进行导流,这就是涵洞导流法,在水闸和中小型土坝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涵洞导流法具有较大的施工面,而且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特点。可以采用依山布设或者沿滩布设的方式,将沟槽修筑于大坝基岩当中,在衬砌施工后设置混凝土拱顶,满足导流需求。从土石坝心墙和斜墙中修筑涵洞时,应该加强对防渗施工的重视,防止土石坝稳定性受到影响。也可以在硬土层当中设置涵洞,在此施工中应该有效处理基础,防止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增强涵洞稳定性与耐久性。以直线形式布置涵洞,明确进出口位置,避免渗漏和冲淤等情况的存在。
        2.5木板桩围堰
        木板桩围堰是使用木板桩作为材料建设的围堰,其主要适用于面积较小、深处较浅的基坑。木板桩围堰具有气密性较强、防渗漏性能优异、建设较为快捷等特点,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很好地针对具体的流域情况进行工程设置。使用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围堰工程出现渗漏问题,就具体操作而言,施工人员使用榫槽将所有木板桩进行无缝连接,如果施工部分的水流非常小,施工人员在使用木板桩时,就必须适当的提高内部支撑结构,促使木板桩围堰的受力更均衡,进而提高木板围堰的整体稳定性。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水利工程有着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受地质条件和水流、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工业和生活需要,需要在水利工程中合理应用导流及围堰技术,为水利工程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以提升工程施工效果,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邵奇.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J].农家参谋,2020(09):150.
        [2]卢绪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283-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