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滑坡是一种影响范围大、防治难度大,发生频繁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大多数发生在暴雨天气中,并且主要集中在滑坡和斜坡上,高强度的降雨导致山体表层物质随水流滑落,当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将影响到山下的建筑、道路交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一旦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有关政府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附近居民和交通的不利影响,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并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正常运行。因此,在进行实际治理工作时,首先要进行高强度的质量控制和监管,负责相关监管工作的人员还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项施工任务,避免工作错误并造成更大的损失。其次,质量管控也是工程团队需要密切关注的关键内容,以避免质量问题引起的二次灾害。本文详细分析和介绍了防灾治理工程的重点和质量管控措施,并以此来确保后续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完成。
1.滑坡灾害治理工程的具体施工要点
(1)锚索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选择锚索材料时,应优先选择强度更高,加工安装方便的材料,这可以减少项目建设的原始难度,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基本保障。同时,由于部分材料需要穿过地下水区域,而这些区域极易受到水流侵蚀的影响,因此还必须同时考虑材料本身的耐腐蚀性。一般来说,材料的各种性能可以在确定材料之前进行试验,并且在材料通过试验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以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影响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抗滑桩施工要点
在进行防滑桩工程施工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防滑桩的功能和作用,施工内容的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将桩体插入发生滑坡的区域或滑坡周围的区域,并确保将其插入,该地方具有相对稳定的地质结构,因此可以从根本上发挥防滑固定的作用。在后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削弱和抵抗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动力,还必须采用锚固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以提高滑坡的结构和组织的稳定性,并起到真正的预防和治理作用。
2.滑坡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1)施工开始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在正式建设之前,有必要根据滑坡灾害给外界造成的实际损失以及灾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事先对项目建设进行周密的规划和部署,以增强项目建设的质量控制效果,以下是作者针对滑坡地质灾害提出的几种质量控制措施。
与普通工程项目相比,灾后治理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多种特点。其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与项目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项目方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考核。首先,参与灾后处理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必须精通各种技术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这可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项目提出的各种施工要求,并确保每个员工都能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执行各种任务。
对此,施工队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确保每位员工精通灾后管理的独特方法,并树立良好的安全施工意识。同时,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在灾后治理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重视安全施工,并熟练地将其所需要的各种工作技能运用到施工工作中,从而达到增强质量控制效果的目的。
工程设计方案是由工程设计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和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的,但是,一些工程设计人员没有考虑环境因素,例如项目建设的资金状况、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从而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部分问题。对此,有必要在正式施工之前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中的各种问题。其中,这项工作必须由所有参与项目设计的人员和施工队伍的代表进行讨论,并最终结合多方的意见总结出最适合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查漏补缺的功能,并使整个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部分施工方尚未制定完整的质量管控工作体系,这导致了分工的混乱,而负责该工作的部门却在实际分工中造成了责任的混乱。对此,有必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运行体系,以帮助工程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向各部门分配管理职责,以免造成工程质量损失,逃避责任和相互推诿的问题。
(2)对施工全过程开展质量监管
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和施工设备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因此,需要检查材料和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以避免由于不合格的材料或设备故障而导致项目的正常施工。同时,对于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材料和设备问题,并重新计划和改进整个检验流程,以免漏网。
灾害治理工程需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因此,灾害治理工程本身就有很高的危险性,基于此,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每个施工人员佩戴专用的安全防护设备,这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3)对防治工程效果进行监测
监测防治工程效果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控制工程完成后,地质灾害主体是否仍在变形,是否趋于稳定。通过观察地质灾害主体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治理工程的总体效果。同时,开展工程效果监测还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数据,如果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找到科学的客观规律,那么它就可以为后续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指导。
与施工安全监测工作相比,防控工程效果监测具有监测周期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在进行防治效果监测时,一般具有先短、后长的特性。另外,根据监测结果,如果工程变形严重或受外部因素影响,则需要适当延长监测时间,以确保最终监测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结束语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同时,其强大的破坏力也对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此,开展必要的防灾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而且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英超,刘莹.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防治治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0):125-126.
[2]王凤月,王振兵.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与其治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9(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