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风电机组基础环安装、基础混凝土施工过程及施工后产生水平度偏差超标矫正方案进行讨论,对固始风电场的电励磁直驱风机(2.0MW)的重力扩展式基础的基础环水平度超标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加垫片矫正基础环水平度方案,该方案可保证在不拆除基础环情况下使基础环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通过一年多的机组运行及监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该方法可为风电机组基础环水平度矫正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电机组;基础环;水平度;矫正方案;
目前常用的陆上风机基础的形式有:重力扩展式基础、重力式锚栓基础、锚栓式岩石锚杆基础、梁板式锚栓基础、短桩基础等。风电机组基础环是连接塔筒和基础的关键部件,其本身存在的任何缺陷和安装过程出现的任何误差都会给风机安全带来隐患,而基础环水平度超标是目前风场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其水平度控制要求根据机位点地质类型、机组单机容量等确定,一般在不超过1.5~3mm范围内,主要是控制机头的摆幅和由摆幅产生二次弯矩值。作为塔筒与基础的关键连接件,基础环在安装中对法兰面水平平整度控制要求较高,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整台风机的安装质量和运行安全。
以GZ地区某风电场为例,该风电场安装了132台1.5MW风电机组,基础设计水平度偏差范围为±1mm,在并网投运三年后有37%的风电机组基础环水平度超过允许偏差,偏差平均达到5mm,严重影响机组运行,部分偏差严重的机组被迫限功甚至停机,极大影响了机组的发电效能。在比选多种纠偏方案(重建成本高、垫片调平治标不治本、基础环堆焊打磨可靠性不高)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成本可控、治标治本、可靠性更高的人工纠偏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环水平偏差的人工纠偏与基础加固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极大降低基础环水平偏差处理成本,防止基础环水平偏差的进一步恶化。以下案例原因分析:
一、混凝土质量问题
对基础环水平偏差过大机组的基础环底部、基础面混
凝土进行钻孔取样,采集样品外观看,混凝土非常松散、中间存在很多气孔;检测结果发现混凝土标号为C30,未达到基础设计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混凝土损坏区域。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满负荷运行,风电机组经常会发生不规则的上下移动及左右摆动,所产生的载荷力全部传递到地基基础,导致地基基础因长时间受到不规则的冲击力而逐步损坏,基础环受偏移力的影响出现非正常移动,并牵动下面的混凝土区域,致使季,多处基础在养护期间被大量积水浸泡。基础虽需洒水养护,但是该项目将基础泡在水中养护的情况,显然不符合规范要求。这将导致混凝土碳化,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二、基础地层暗藏空洞
在对基础偏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现,超过了1m³混
凝土的空洞分布在基础地层。该项目山体溶洞较多,地形也较为复杂,风电基础建造时未能充分识别空洞情况,当机组投运后机组振动催生了基础平台的不均匀沉降。
纠偏与加固对于已经投运的风电机组,将机舱风轮偏航至基础环平整偏差最大测量点,使用5只100吨手动液压千斤顶安放在基础环内侧,支顶位置为水平度较低一侧的法兰底部所示。人工纠偏分多次进行,支顶时千斤顶均匀施力使得每次调整量不大于1mm,调整完毕后静置24小时观察水平度较调整前有无变化,如无变化则继续进行纠偏作业,如水平度发生变化,则在原支顶位置使用辅助支撑物进行支撑,待千斤顶位置调整完毕后再静置24小时观察水平度变化,在水平度调整满足要求后进行灌胶加固施工。
基础加固施工分为环氧类灌胶加固和基础台柱扩大加固两个过程。
一)环氧类灌胶加固
该项施工是采用环氧类灌浆料将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缝隙填堵密实。
(1)注浆工艺程序
该施工工艺包括:表面处理-注浆孔位置设定-钻孔-压力清孔-注浆孔验收检查-注浆-封孔。
①表面处理: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并不得有积水。
②注浆孔位置标定:按加固设计图纸标定注浆孔位置。
③钻孔:剔凿基础混凝土,直至确定受力钢筋位置,特别是穿孔筋位置。钻孔直径30mm,深度抵达基础环表面与混凝土缝隙处。
④压力清孔:成孔后用压缩空气进行清孔作业,清除灌浆区域的粉尘、渣屑。
⑤注浆孔验收检查:检查注浆孔清洁及干燥情况是否满足化学注浆要求。
⑥注浆:采用环氧类注浆料,每个注浆孔在液面稳定后,保持压力1~2min,注胶总量约为150kg。
➆封孔:灌浆孔灌浆结束后,进行封孔作业。
(2)注浆施工质量检验
本次注浆加固主要是将塔筒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填堵密实,施工过程中通过观察贯通孔的注浆流量和不贯通孔的注浆完成量来判断注浆效果,最后根据运行管理单位的测振结果检验风电机组自振频率是否恢复正常。
在检查记录表中对每个注浆孔进行单独编号,记录每个孔的灌浆时间及灌浆量等数据。
二)基础台柱扩大混凝土浇筑加固
该项施工是通过增大基础平台体积,提高机组承载能力,避免基础环应力集中。具体方法是将基础台柱外侧半径由3m加大到4.2m,台柱顶部加高至基础环顶面以下5cm位置,扩大效果。对扩大的台柱用C40钢筋混凝土(二级配)进行浇筑,混凝土灌浆量约为52m³。灌浆要点包括原材料质量检查、灌浆前孔内有无积水现象检查、灌浆前基础环水平度检查、搅拌均匀程度检查、配比检查、灌浆料流动性检查、灌浆顺序及方式的选择(本案例宜采用自流平式注浆)。对下法兰位置处混凝土受力进行建模分析发现,相比加固前,加固后基础环下法兰处混凝土受力获得大幅度改善。
三、风机基础环超标矫正处理方案比较
当基础环水平度超过设计允许值,应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对基础环进行处理,以保证基础环顶面水平度满足要求。目前,基础环水平度矫正方法一般包括打磨找平方法、增加过渡段找平方法和加垫片找平方法。
(1)打磨找平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涂抹钢制修补剂达到钢材强度设计值,但经风机制造厂家研发技术部门相关人员核算,认为本项目的基础环是T型法兰,塔筒第一段内外是双螺栓连接,强度要求高,因此很难满足设计使用期内的强度要求;打磨对法兰强度有影响,会消弱法兰强度,特别是台风期间,强度满足不了风机及塔筒的运行要求;且现场人工打磨水平度难以控制,人工费高,每台费用大约为2万多元。
(2)增加过渡段找平方法
该方法需根据现场测量的偏差数据,在塔筒厂内加工制造,其要求的测量数据精确度要求高,根据需超标偏差的大小,以确定用法兰进行加工过渡段,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一个就高达十几万,且在厂内加工制造时间长,不利于工期。
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础环偏差人工纠偏和加固方法在已投运风电机组中的应用。该方法可有效降低风电机组基础重建产生的高昂费用,减少风电机组停机经济效益损失,快速实现基础偏差问题处理。此外,通过基础和基础环载荷计算分析发现,基础加固后基础环的载荷余量得到进一挖掘,可以实现对较大功率机组的替换。例如,本案例中的1.5MW机型,经基础扩大加固后可以更换为同机型2MW机组,相比重新修建2MW机组基础节约了翻新成本。
参考文献:
[1]宇航,杨乃莲,任智刚,等.风电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特征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8):156-160.
[2]康明虎.某风电场风机基础故障分析及处理[J].可再生能源,2014,32(6):809-813.
[3]李利,万瑞义,王红亮.风力发电机基础环水平度的观测与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11):45-47.
[4]吴启仁,郑主平.风机基础环水平度纠偏方法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