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工作面高效除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成超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张成超
[导读] 摘要:为了提升综掘工作面通风降尘效果,研究掘进工作面射流通风流场规律,在压入式通风下贴附射流会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处  安徽淮北  23500
        摘要:为了提升综掘工作面通风降尘效果,研究掘进工作面射流通风流场规律,在压入式通风下贴附射流会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射流区中粉尘浓度低于回流区、涡流区的结论。近几年,国内的大多数学者研究长压短抽式通风除尘系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长压短抽通风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了该通风方式比单一压入式通风除尘效果更好,风流流场较为平稳,能更好将粉尘进行控制并排出。在附壁风筒改进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改进的附壁风筒可以改变风筒中的风流方向,实现了提高附壁风筒缝隙出口风速的目的。
        键词:综掘工作面;高效除尘技术;研究;应用
        0引言
        随着煤矿掘进技术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综掘施工产生了大量粉尘,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为保障职工不受粉尘伤害,除采用个体防护外,要加大综掘施工除尘技术的研究,高效的达到除尘效果,减少粉尘对职工造成的职业危害。
        1 综掘工作面除尘数学模型的建议
        1.1 连续性运动控制方程
        在不考虑热量的传功情况下,煤尘颗粒只做动能的运动。为了充分考虑不同情况下流体的连续性运动,利用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同时应用k-ε方程模型,得到流体湍流动能的特征。
        气体流动方程:
       
        动能方程为:
       
        k的方程:
       
        ε的方程:
       
        轨迹方程为:
       
        运动方程为:
       
        式中,Gk为剪切力变化产生的湍流能变化率;k为湍动力;ε为湍动能耗散率;u为层流黏性系数;ui为湍流黏性系数;P为湍流有效压力;ρ为气体密度;Xi为X方向上的速度。
        1.2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长压短抽式通风是由压风筒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通过抽风筒将污浊的空气抽出、净化,抽风筒应尽可能地靠近最大产尘点,压风筒出风口应超前抽风筒出风口10m以上,其通风方式如图1所示。由于现场设备及条件极其复杂,为了简化模型,做出以下适当的假设:①将工作面巷道视为标准半圆拱形;②掘进机视为规则的长方体;③胶带、支架等简化为平面边界。根据综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取的掘进巷道长为60m,宽为5.4m,高为4.3m。所选取的风筒直径为0.8m,风筒布置在水平高度2m处,利用CFD软件处理模块mesh进行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图1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
       
        图2网格划分
        1.3边界条件
        根据煤矿掘进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中方法,具体的边界条件及其参数见表1。
       
        表1计算模型相关参数
        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1风流场数值模拟结果
        根据以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模拟参数,可以对掘进巷道风流的分布特点进行模拟,模拟的风流速度矢量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掘进巷道风流速度矢量
        由图4可以看出,综掘工作面压抽混合式通风后置压风口射出的高速风流,进入巷道中后,流动断面不断扩大,又因受到空气阻力影响,从压风筒口射出向掘进面的运动的风流速度不断下降,当到达掘进工作面时,风流速度已变得很小,但风速仍超过0.25m/s,确保了司机、其他作业人员以及通风控尘的所需的风速和风量。掘进工作面风流分布如图5所示。由图5中可以看出,风流从压风筒口射出后,射流因受到巷道的空间限制和抽风筒抽吸风的作用,射流的范围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扩大,当少量前进风流到达掘进面壁面,会形成附壁射流。风流碰到工作面壁面后会反向回流,大部分的回风风流会被卷吸到抽风筒中,排出巷道。极小部分风流因压风射流的影响形成了小的涡流区,导致粉尘难以被排除。
       
        图4长压短抽式通风流场速度矢量
       
        图5掘进工作面风流分布
        通过分析风流场速度分布可得,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式通风通过后置压风口的分流作用,导致压风射流到工作面的风速减小,极大地削减了风流对工作面迎头端面的冲击,仅产生小范围的涡流,长压短抽式通风风流分布均匀稳定且风速符合国家规定。
        2.2不同压抽比下综掘巷道粉尘分布规律模拟
        压抽比是长压短抽式通风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确定最佳的压抽比,设压风量与抽风量的比值为β,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保持压风风量不变,增大或减小除尘风机吸风量以改变压抽比β,探讨不同压抽比下粉尘运移情况与除尘效果。根据园子沟煤矿的实际情况,将压风筒风量设置为300m3/min,压风筒距工作面27m,抽风筒口距工作面4m。由于人的呼吸带高度在1.5m左右,因此分别模拟压抽比β为0.9、1.0、1.1、1.2、1.3时1.5m平面处的速度矢量分布和粉尘分布规律。不同压抽比下速度矢量分布如图6所示,粉尘浓度分布如图7所示。
       
        图6不同压抽比下速度矢量分布
       
        图7不同压抽比下粉尘浓度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当压抽流量比β增大时,由于抽风筒中的风流减小,抽风筒进口处产生的负压不足以将全部粉尘吸入抽风筒中,而相对压风增大,导致产生较多的涡流数量;当压抽比较小时,以抽风筒的吸风风流为主,掘进司机前的污浊空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气流不宜过大,气流过大不利于人的呼吸。通过上述分析,当压抽比为1.1时,更有利于园子沟煤矿的控尘降尘。从图7可以看出,采用长压短抽式通风时,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显著降低,当抽风筒占据主导时,掘进工作面附近的粉尘大部分被抽风筒吸出排走,粉尘浓度降低更为明显,粉尘随着巷道风流流动并不断沉降。
        3结语
        1)巷道掘进迎头粉尘,主要靠除尘风机进行除尘,只有有效的控制压抽流量比,才能达到良好的除尘效果,根据研究对于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除尘,当压抽流量比小于1.1时,除尘效率随着压抽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压抽比为1.1时,除尘效果最佳;当压抽比大于1.1时,除尘效率逐渐降低。
        2)根据现场测试与模拟结果比较可知,所得结果基本一致,降尘率达到了84%,为矿山通风除尘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健.全岩巷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的改进与实践[J].煤矿安全,2015,46(12):133-135.
        [2]陈伟,姜涛,程继民,李强,母超彬.综掘高效除尘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实践[J].煤炭与化工,2014,37(12):72-74+77.
        [3]张景公,芮存山.岩巷综掘工作面综合除尘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井技术,2014,35(S1):141-144.
        作者简介:
        张成超(1984—),男,汉族,安徽淮北人,学士学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处朱仙庄矿建工区技术主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