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姜培杰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姜培杰
[导读] 摘要:伴随环保建设关键的兴起,国家也逐渐注重经管施工市场,并与其设立出了有关策略,科学地推进了装配式结构的进步。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菏泽曹县  274400
        摘要:伴随环保建设关键的兴起,国家也逐渐注重经管施工市场,并与其设立出了有关策略,科学地推进了装配式结构的进步。现如今,其在建设操作中比例不断扩大,使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也获得了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对其建筑结构操作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促进装配式结构市场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混凝土
        引言:建设企业作为我国经济水平中的关键构成组件,其进步对社会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常规的建筑操作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装配式结构的先进化合理化的方式,能够恰当更替常规施工手段,只有向现代化进步需要的路径迈进,建筑行业才可以在竞争强烈的社会获得稳定的发展。
        1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节省资源
        相对于常规状态的混凝土来说,装配式构造强大的优势是可以节省资源。知晓场地浇筑的人都了解,在实施时,不但遭受目前气候原因的影响,并且其施工时所采用的模板也由于员工的采取而导致无法逃避的耗费。从而,在实地灌注阶段,操作时间过长,建筑成本较大,资金运转艰难,也在一定范围内致使了资源的消耗,不与长久发展的理念相吻合。装配式构造的采用,降低了资源的耗损和操作的成本。其中所应用的预制板都是事先采购的,相针对场地的拼凑而言可以在基础上缩减人为原因形成资源消耗的难处。因此,在采取装配式手段实行浇铸时,能够降低噪音以及污水的排放[1]。
        1.2减少时间
        在应用装配式构造展开操作时,可以节省时间进而减少工期,同时也是其较大优势。其在建筑时,能够事先筹办好运用的原料,针对于常规的整体完工后再输送材料来说,最大程度上缩减了时间的浪费,可以增加成本的运转,从而降低危机。另外,在采用装配式结构实施操作时,能够在建设的时,实现墙壁的涂抹作业,相比较常规的建筑手段来说节省了时间成本,减少了工期。
        2装配式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2.1实际案例
        某高中教学楼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1~5层的高度均为4 m,地下车库层高4m。总面积6777m2,结构高度约24m。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形,影射面积为32m×36m,建设构造采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基础为桩筏板。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强度为6度。
        2.2技术要点
        2.2.1模板安装技术
        模板装置进程中必然需要保持着先水平构造后垂直构筑、先模板构架后差异构件的原理来实施安置,确保安置模块的构造拥有整体性,可以与建设需要相吻合。第一,应该在新老混凝土的连接面上实行抛光,使斜模块装置在适宜高度的最上端即可,便于残存浮浆能够自动进入其尖端,完成新型与老旧构造混凝土的适当混合。第二,当新老混凝土融为一体时,同时其硬度到达对应规范后,其发生涌出情况,表明其灌注作业需要停止。

要时刻重视浇铸的进程中,必须要联合建筑状况选用恰当的机动化仪器,施工中应该防止发生浇注不统一的状态以及冒出泡沫等的情况出现。作业完工后,必须要应用振动器实行震荡,并且其时间不应当低于15秒。此工作需要一次性完结,可以循环震动,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在PVC管内被全部填补。补充完成后,应该静止按压5分钟,才可关上闸门。
        2.2.2.PC安装技术
        PC板安置进程中,应该依照操作场地、具体状况以及建筑规范来实行装置。首先,应当稳固好暂时支柱的撑持,将其稳定安置在摆放架周围。其次,在吊装进程中,维持吊环的预存,确保装置PC板与预制板之间未形成裂痕后才可以实施拼接作业。当操作完工后,应该对PC板的安设地点展开修正,完结后才可以实施混凝土的浇铸。需要应用分层灌注的方式,每层浇注的位置都不高于500mm。PC板安装的具体操作:螺丝或铆钉钻孔装置时,板材的穿孔大小需要超过螺栓直径的50%,来防止热胀冷缩时PC板发生移动。其上孔径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可过大,也不可以较小。通常孔间距在50cm相对适宜,孔与其边缘的间隔需要在3-5cm以上。螺丝尖部直径应比尾部径直大2倍,并且叠加垫片,预防在局部形成的较大压力导致板材破损。铆钉不需要拧得过紧,防止使材料出现裂缝,稳固后板材可以微小移动最好。冷弯加工时,曲折位置不可应用铆钉稳定,全部孔隙使用中性硅酮构造的密封胶填充,来避免清洁剂进入边沿影响板材采用。
        2.2.3墙体浇筑技术
        在实行墙体混凝土灌注之前,应该在墙壁浇铸的底部铺垫3~5cm的石子水泥砂浆,防止在施工进程中发生漏浆情况。需要十分注重其依据规范操作完工后,应当确保浇注的厚度以及时间,其宽度不可以多于40cm,且其时长一定要低于其凝结的时段。墙体混凝土应该采取分层灌注法实施作业,预防建筑完结后发生墙壁裂缝等状况。当操作结束后,可以采用震荡棒实行分层振动,振捣棒放入步骤依据先慢后快原理展开,插进每一层的高度不能够少于50cm,不可以放置过多也不能放搁过少。另外,震动进程中还应该重视捣动的石子是否发生下沉形势或者混凝土外侧有无浮浆,假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当及时暂停震荡。在浇铸其砂浆时,留意预埋件以及模块,预防与钢筋发生撞击。当操作完成后,需要做好钢筋的平整工作,保障墙壁的浇注高度与顶板最上端相差2~3cm,确保灌注符合规范[2]。
        2.2.4吊装技术要点
        吊装技术重点是指操作进程中对墙壁标高和竖直度的合理控制。需要对其位置、角度等管制,才可以保障施工的有效完结。首先,应该在后筑段上显露一小节钢筋,且做好调整线的记号。当记录结束后,应当在显现的钢筋把控线上放搁厚度为2~3mm的垫层,确保墙体高度满足建筑要求。其次,在墙壁位置做好墨线的配置以及墙顶面积的调节线标记,保障其标高符合标准范围内,然后增设斜支柱,依靠其来对墙的笔直度实行修正。应该非常注重其垂直度校正作业,一定需要两个及其以上的操作员工实施,并做好有关信息的登记。最后,当吊装成功后,应该实行下一块墙壁的工作,不断循环,一直到全部墙体的吊装作业有效结束为止。
        结论:综上所述,在实行混凝土建设操作时,需要强化装配式构造的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管制,知晓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在采用其发展中联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升建设项目的工程品质,达到民众对居住条件的绿色性要求,结合市场需要,符合国家的标准推动建筑行业长久进步,持续实行革新推进本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居舍,2020(22):41-42+82.
        [2]华庆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