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林场 广西大化县 530800
摘要:合理林下养鸡有诸多优势,作为现阶段养鸡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与生态之间的稳定关系,为养鸡户增加了更高的养殖经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业养殖模式,因此这里就对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分析,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养殖业;;林下养鸡 ;经济性;生物多样性
引言:
就目前来看,在林下养鸡并不陌生,在很多农村地区是普遍存的现象。合理对林下养鸡生态环境做研究,能够有效挖掘其中生物多样性存在的特点,提高林下养鸡的效果,对于养殖业来讲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既能够增加养殖业的收入,同时对林木种植也有一定的优势,加快农业的发展。
1有关于林下养鸡模式的介绍
传统的养殖业都会选择工厂环境进行大批量的肉鸡养殖,这种养殖前期投入成本大,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同时受环境空间的限制鸡肉的品质也并不高。而现农业的发展,林下养殖成为一种全新的养殖选择,而这种模式也更适应鸡的成长与发展。利用现代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的优势,进行创新、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养殖模式。为鸡的饲养提供更充足的空间,同时在提高肉质品质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周围生态的稳定发展。如林下养鸡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与生态环境,在养殖中与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互补关系,既可以提高养鸡的品质,也可以节约养殖成本,更重要的是,养殖中植物的生长也获得了效果,如避免了害虫的侵蚀,同时周围泥土也更肥沃,而鸡的养殖也能有效节约粮食,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农业养殖模式。
2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2.1 对林业常见病害有抑制作用
鸡是一种杂食动物,既吃传统的养殖饲料,同时也吃昆虫以及一些比较小的动物,可以说鸡是很多植物病害虫的天敌,对病虫害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基于这种关系在树林中进行鸡的养殖,能够有效抑制林业中的病虫灾害,提高树的生长品质。更为重要的是,林中的昆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鸡的品质,并有效节约了饲料购买成本。因此在林下养鸡对农业、生态的稳定发展是有益的。
2.2 对林业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林下养殖对于很多农户并不陌生,这种养殖模式很早就有在农村尝试的,不过并为产业化。而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林下养鸡模式获得创新,与现代养殖技术的整合保障了养殖的高品质,也带来了更高经济收益。其中在林下养鸡会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而其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尤其是鸡粪排泄到土壤中,能够自然发酵为植物提供多元化的养分,能够提高植物生长。
2.3 对环境内微生物的影响
在整个土壤的生态体系中,微生物是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土壤营养的丰富性,成正比关系。而在林业中推广养鸡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林业环境生态的调整。养鸡会在林间产生大量的粪便,而粪便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大量的
氮磷钾成分,既是天然的植物有机养料,同时也是土壤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为其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土壤的活性。因此,林下养鸡能够改善林业中土壤的营养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林内养鸡受限于区域面积的影响,养鸡也有数量的要求,同一空间的鸡数量与林的面鸡有关系,当达到饱和关系后,微生物过多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带来负面作用,同时鸡群的活动加剧,对植物生长反而产生抑制效果。因此养鸡也需要考虑鸡在林间的数量,合理取舍最佳。
2.4 对环境内生物量以及持水量的作用
在林业养鸡的环境中,随着植物等林间系统持续的落叶更迭,会在泥土的表面上覆盖层层的枯叶,随着时间摸推移覆盖的量会增加,与此同时林间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将获得提高。随着林间落叶、草本落物量的增加,整个生态中地表层的蓄水量将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在林间养鸡数量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它们会对地表草本层多样性造成破坏效果,形象地表的蓄水能力。不过控制林间面积内力的数量,达到一个平衡高度,又会提高植物表面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由于在一定数量上的鸡会减弱活动轨迹,对林间表层生态的抑制降低,同时鸡粪肥的增加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也促使植物落叶讲的增加,因此这也说明在林间一定数量内养鸡能够提高生态涵养水源的功能。
2.5对生态系统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下养鸡能够为植物提供新的有机养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与速效磷,这与林间的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鸡粪肥的增多会提升土壤营养的丰富性,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3 林下养鸡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
3.1养鸡量的增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养鸡需要控制区域环境内养鸡的数量,尤其是对于群居的鸡类,数量的增多会导致地表植物根系被破坏,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养鸡中需要合理取舍养殖的数量,以达到最佳生态平衡,并形成互补关系。
3.2林下养鸡对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林下养鸡会随着鸡群数量的增多,给生态系统多样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环境结构的多样性与环境内群落优势种族之间有影响关系。当林下养鸡数量超过饱和的状态,反而对整个生态多样性的平衡带来负面作用,植物生长将受到破坏,同时环境内动植物的丰富性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林下养鸡需要充分考虑养鸡的空间数量,并做好区域单位面积鸡群数量的划分,这样才能保持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3.3 林下养鸡会对土壤物理性产生影响
在林下环境养鸡,鸡群直接活动在土壤的表面,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壤的理性是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作用的。土壤理性好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同时土壤内营养物质也更高,同时环境内植物的生长也更好。但在林下养鸡中,在一定数量下养鸡能够调节环境内土壤结构性能,保障土壤营养的丰富性,避免土壤结块,或者水土流失,但是随着鸡群超过饱和,土壤地表结构会受到破坏,同时表面微生物也会增多,反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林下养殖也需要控制好鸡的数量。保障动植物的平衡发展。
4 林下养鸡的一些养殖意见
4.1及时调整好林下养鸡的密度,确保生态的稳定发展
林下养鸡当前被养殖业推崇,主要是林下养鸡与现代农业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经济,同时也会养殖业创造了条件。不过在林下养鸡中也需要注意鸡群在环境下的数量。在一定量的范围,鸡群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长足的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改良环境内土壤的理性特征,提高地表涵养水源功能。不过随着量的增多,一旦超过环境内符合,将会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负面的影响,植物根系被破坏,植物生长受细致,反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为了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应该合理选择群落稳定性强,养水源能力好的植物种群进行鸡的养殖。如山核桃、大型树类等。
4.2采取轮牧制进行养殖
林下养鸡的优势众多,但是需要合理管控,一旦超过了环境内负荷势必对动植物的生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虽然在养殖中可以通过控制养殖密度来平衡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但是会使得养鸡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在农业养殖中可以采取多元化呢管理方式来提高养殖收益,如采取轮牧制进行养殖,既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林地资源,同时也可以平衡生态的稳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亚楠.浅析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0):183.
[2]邬枭楠,缪金莉,郑颖,潘飞翔,刘婷霞,伊力塔,夏国华,温国胜.林下养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05):689-697.
[3]刘婷霞. 林鸡复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