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吕波
[导读] 摘要:本文围绕青年干部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和对策分析,由此更好地为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
        摘要:本文围绕青年干部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和对策分析,由此更好地为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是支撑。没有大批人才特别是优秀农村青年干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优秀人才、优秀干部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培养。青年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将对乡村振兴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为此,需要对农村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积极探索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链”,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一、培养农村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性
        年轻干部是国家之栋梁,同时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对于农村建设而言,更加需要通过引入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青年干部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发展观念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干部的标准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锻炼,以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以及实践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青年干部的培养需要突出政治训练,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一路行进的曲折历史进行深入感悟,由此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坚实地扎根于基层,通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运用于基层的事务管理中,进而提升整体的实践效果。首先,青年干部需要有基层历练是提升综合实力的最好课堂的意识,尤其在基层矛盾较大、情况复杂的情况下,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基层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其次,需要注重营造年轻干部培养的良好氛围,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发挥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和“传帮带”作用,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干部交流保障机制,平衡机关自用人员和村干部待遇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干部交流障碍。实施重点岗位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促进干部成长,规避廉政风险。培养青年干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因而对于基层青年群体而言,更需要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不断在锻炼中优化自身能力,由此更好地提高基层事务的处理能力。
        二、农村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农村青年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村青年干部履职能力需要不断优化提升,以此更好地适应乡村治理中复杂多变的情况,但从当前青年干部处理问题的整体效果来看,首先,很多农村青年干部往往都是在学堂里长大,缺乏一堂“社会阅历课”,在虚拟世界沉浸得比较多,对村情民情不够熟悉,在面对复杂问题或矛盾纠纷时,解决的办法不多,不能灵活地进行调解及时处理。其次,农村青年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不够强,在乡村振兴中急需的具有城建规划、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等专业背景的农村干部人数不多,青年干部专业性岗位匹配度不够高。再次,青年干部在农村政策理论的学习上不够深入,为民服务意识不够强,在接待服务老百姓过程中不够接地气,对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不能做到及时透彻的解读与解决,进而影响村中事务处理的实际效果。
        2. 农村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资源不足。
        受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人才更多选择在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乡村干部队伍中优秀青年干部比例不高。农村一线工作量大,工作千头万绪,经常需要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却不高,与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差距较大,使农村工作岗位对优秀人才吸引力度不强,一些青年干部在工作一两年之后,通过各种方式离开农村,造成人才流失。农村干部职数配备不多,青年干部在农村工作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多人一干多年,向上晋升流动的渠道不多。
        3. 农村青年干部队伍培养配套机制不完善。


        首先,村干部是村中事务处理的重要基础,是基层数据资料的第一手掌握者和主要提供者,因而其综合能力将对事务的处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由于农村干部培训资源有限,在进行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各方资源凝聚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配套机制不健全的局面,由此不利于青年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其次,由于农村青年干部的工作相对繁杂,因此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同时在培训内容的选用上也存在与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衔接度不足的现象,由此也将影响青年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三、农村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对策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来,泗水县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牢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围绕“育选管用”精准发力,构建“深度挖掘、健康成长、从严管理和大胆使用”培养选拔体系,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 强化干部培养。
        统筹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安排年轻干部到一线岗位、关键部门多岗位锻炼,建立“成长档案”。坚持差异化、针对性培养,针对县域青年干部深层次学习与思考不够、把握全局能力不足,开设“星期六课堂”,以专家云授课、领导讲课和学员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青年干部的理论学习水平。针对90后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与经验不足,通过“导师”帮带机制、“实践—青蓝成长”工程等全方位培训;针对农村一线干部专业能力欠缺,开展业务条线定向脱产跟班,提升干部业务理论和实战能力。
        2. 强化管理考核。
        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经常性监管,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定期开展年轻干部座谈交流、谈心谈话,关心关注年轻干部思想,倾听诉求、排忧解难。结合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所需,面向年轻干部开展竞争性选拔。用活用好“三项机制”,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向村(社区)流动,强化青年干部岗位管理考核,建立公务员日常工作制度体系,严格按程序对青年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坚持奖优罚劣,健全及时奖励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3. 强化选人用人。
        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局限观念,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挖掘一批在“三优三保”、矛盾调解、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和调整后备干部库,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年轻干部梯队结构。突出选人用人“五有”导向,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优选一批90后年轻干部充实到各村、社区任职,把在一线实战锻炼中“敢担当、善作为、有实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青年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人才保障,因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基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以此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吕伟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李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华大学,2020.
        [3]孙武政.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乡村振兴[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277.
        [4]窦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思考——以秀山县为例[J].山西农经,2019(24):52-53.
        [5]陈栋,赵诗强.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06):117-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