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库丽孜亚•哈力别克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番茄的特性及种植环境的要求,具体阐述了日光温室条件下番茄种植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希望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新疆阿勒泰市农村能源站  836599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番茄的特性及种植环境的要求,具体阐述了日光温室条件下番茄种植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措施,希望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番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番茄在我国广泛称为西红柿,它属于草本植物,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很广的一种蔬菜,在我国的消费量较高。我国种植番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其种植面积及消费量均持续增加。番茄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日光温室技术进行番茄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以下主要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1概述番茄的主要特性和环境要求
        番茄属于草本植物,根系比较发达,主根受伤后的恢复能力极强,容易产生侧根,有利于对其进行移植工作。番茄的植株茎部直立性较低,分枝能力很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其合理设置支架,并需要适时进行打杈和整理枝条。植株茎部容易生长出不定根,对其进行扦插作业成活率较高。番茄叶片为单叶,在轴上容易形成裂片,其茎叶中泌腺比较发达,可分泌出较多特殊汁液。番茄花是完全花可能够自花授粉。果实明显带有多汁的特点,不同的品种,其果实形状和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番茄生长时具有喜光、喜温、和耐肥等特点,在番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选择土壤肥沃、光照较强的地块,在温暖季节进行栽培,并提供适宜的肥水管理,促进番茄生长和提高产量。种植过程中如果光照不足或出现多雨持续高温时,可影响到其植株生长并引发病害,使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出现下降。番茄生长具有喜温的特点,15至25度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在10度以下时,番茄植株即停止生长。如长时间温度处于5度以下时,容易造成寒害问题。当温度超过30度以上时,番茄植株自身的光合作用出现下降,温度超过35度时,将影响其受精授粉等工作,造成落果落花现象。番茄生长时具有喜光的特点,光照强度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幼苗时期,需要光照较弱,有利于幼苗生长。进入开花结果阶段后,需要对其增强光照,不然会产生落花落果现象,并降低果实的正常着色效果。在夏季高温时,如光照较强,可出现卷叶和灼伤现象,如光照时间较短,会影响到番茄植株生长。另外,由于番茄的根系比较发达,因此其根部的吸水力极强,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不能经常对其灌溉。一般在结果期对其提供较多的水分,如不能满足水分需求,可造成裂果等问题。
        2 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技术
        2. 1 茬口选择
        越冬茬,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进行定植,大约在11月即可上市。秋冬茬,在7月上中旬进行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定植,11月下旬即可采收。早春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育苗,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一般4运上旬可采收上市。
        2.2 选择品种
        尽量选择具有优良的商品性、高产、耐贮运、抗病力强的番茄品种。
        2.3  育苗
        育苗塑料棚应保持3至4m的跨度,高度应保持在1.3至1.5m,一般每亩种植地需要30至40m2的苗床。尽量选择优质的农家肥和无病虫害的肥沃土壤进行育苗,按照3:1或4:1充分混合后,装入纸袋或营养钵中,纸袋大小以直径10至12cm、高度10cm为最佳,合理地在苗床中整齐摆放。苗床一般选择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处理。每亩地块用种量为20至30g之间。采用温汤技术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也能采用药剂浸种的方式进行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时,用55度热水浸泡种子15min。用药剂浸种时,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至4h,再用磷酸三钠溶液对种子浸泡20min,最后用清水清洗浸泡种子6至8h后进行催芽,温度控制在25至30度之间最佳,超过7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2.4 育苗管理
        播种到齐苗间白天温度最好控制在25至30度之间,夜晚温度控制在15至18度之间最为适宜。缓苗后到定植前应合理控制温度,夜晚不低于8度,10至15度间为宜,白天应保持在20至25度最好。另外,在分苗时注意如幼苗处于2叶1心时,需要在营养钵或纸袋中进行分苗。苗期处了合理控制温度外,关键还要控肥控水,一般不需要进行追肥[1]。保持土壤“见干就湿”为最好效果,当水分不足时,应采用小水轻浇的方式。定植前夜间温度保持在5至10度,白天控制在15至20度之间。
        2.5 定植前准备
        基肥;一般每亩田地可使用10至15吨的优质农家肥,添加20kg的硫酸钾和50kg的磷二铵混合后作为基肥施用。起垄覆膜;结合室温方式效果进行起垄覆膜。

温室消毒;定植前将温室封闭,每亩使用2至3kg硫磺粉、250至300ml的80%敌敌畏、适量锯末粉混合后点燃,一般封闭24h。
        2.6  定植
        栽培时采用宽窄行方式,一般株距为30至35cm ,窄行距离为40至50cm,宽行控制为70至80cm,每亩地定植3000至3700株。
        3 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防治措施
        3. 1 防治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一般主要有花叶、蕨叶、条斑3种。花叶是在叶片上产生斑驳,导致叶片形成不平的皱缩现象,严重时可造成植株矮化。蕨叶一般主要发生在植株的顶部,也肉退化,形似蕨叶,嫩叶变现为细长且扭曲。条斑则可能在植株的叶、茎、果上都能出现,高温条件以及强光照射是发生该病害的主要原因。例如;果实染病后形成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的斑块,果实变为畸形。防治时,在定植前使用100倍液的83增抗剂进行1次喷洒,或在定植后使用200至300倍液的1号抗毒剂进行3次喷洒,也可在分苗前喷洒1次抗毒剂。
        3.2 早疫病防治
        发生该病主要造成叶片受害,叶片外部表现为黄绿色晕环,中间出现褐色病斑或圆形病斑。病害一般主要从植株下部的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严重时会造成病叶干枯、早落。果实受害后,一般主要在果蒂裂缝及附近处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可能带有黑色霉层。病果会提前变红、开裂、脱落。当湿度太大时,病斑上会产生二次寄生菌,造成严重烂果现象。一般防治时,在发病初期,及时将植株上的病叶与老叶去除,使用600至800倍液的70%可湿性代森锰锌粉剂进行喷洒。茎部发病时,使用200倍液的同样药剂在患病处及时涂抹,情况严重时可配成油剂使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3.3  枯萎病防治
        该病主要侵染植株的维管束组织,刚开始先从植株的近地处发病,逐渐朝上部发展,发病后病叶呈黄色,随病情发展,病叶一般不会脱落,但会逐步枯死。发病末期,植株上的叶片会全部枯死,将植株茎部剖开后可发现其维管束组织已变为褐色。防治此病时,对种植地可采用3至4种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尤其是葱、蒜等效果较好。可使用0.1%硫酸铜溶液持续5min浸种后,通过清水催芽后进行播种。还能使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种子进行拌种。种植后在幼苗期如出现少量的患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及时进行药物喷洒防护,避免病情恶化蔓延。幼苗期后,在植株的发病初期,可选择600倍液的50%可湿性多菌灵剂对植株进行药剂灌根,还可使用100ml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对植株喷洒,7至10d进行1次喷洒,连续进行3至4次喷洒。
        3. 4 白粉病
        对日光温室种植的番茄应加强日常管理,采取及时打杈整枝,可提高其抗病能力。及时摘除病株上的发病叶片及果实,在室外进行掩埋。当室内温度下降较低时,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对温室进行熏蒸,生长后期发病后,可使用1500倍液的15%可湿性三唑酮粉剂或120水剂的2%农抗对植株进行喷洒。
        3.5 虫害的防治
        由于日光温室密封性较强,内部温度及湿度均较高,容易引发白粉虱、蚜虫及美洲斑潜蝇病虫害,需要及时防治。
        3.5.1 白粉虱
        化学防治,一般选用3000倍液的2.5%功夫乳油或800至1000倍液的10%吡虫啉,最适宜喷洒时间为日出前的6至8h
        3.5.2 蚜虫:
        化学防治,每亩田地可使用10g的50%可湿性抗蚜威粉剂兑水59kg搅拌均匀后进行喷雾防治。
        3.5.3 螨类:
        化学防治,使用2000至2500倍的20%三唑锡、3000倍液的15%哒螨酮或2000倍液的73%克螨特乳油等药剂进行喷洒。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可利用各种害虫的趋光性,在温室中设置黄板对各种病成虫进行诱杀,在温室入口及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隔离减少虫害。
        参考文献
        [1]李红梅. 江苏连云港日光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 2018, 38 (29): 62-63.
        作者简介:库丽孜亚•哈力别克,农艺师(副高),本科,新疆阿勒泰,1980.1.28,女,普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