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导学方法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罗理平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教村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不应当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应当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
罗理平 重庆市梁平区虎城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教村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不应当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应当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 【关键词】导学 激趣 探究 自主学习 交流 方法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5-069-01 道德与法治课七年级上册前言中指出:“这套《道德与法治》课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学本’的意思,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七年级新教材最大的一个变化在于:不是象以前的思想品德教材那样主要讲空泛的政治理论和概念,规定学生必须怎样做,而现在的新课改教材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人为本”是贯穿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应当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为此,我们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学方式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自己在教学中初步、肤浅的认识与体会阐述如下。 一、提供自由言论的舞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七年级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在教“学习中的苦与乐”这节课时,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学习中的苦与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日常学习中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一节课因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昂,课堂导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创设问题模式情境,学习探究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为什么要拉着学生走而不让学生学着走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的大脑的开发,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对人的技能的培养,对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首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道德与法治课每节课才40分钟,容量有限,只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最容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地方,是联系实际运用观点的部分,但往往由于教学结构安排不当,最后只剩三五分钟,匆匆而过,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都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成功的经验表明,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拉或绕远。结尾要精练,这时,学生已对本课内容十分熟悉,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此二项不可占用过多时间。“讲明观点”是一节课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本课道德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认识。这一步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因此,内容要精选,条理要清楚,环节要紧凑,提问要准确,小结要精练,这样才能给“运用观点”部分即学生喜欢的思想品德课“后半截儿”留下宝贵时间。

其次,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如适当安排学生自己操示投影资料、演示小品、即兴表演、收集名言、 讨论辨析、课前课后调查等等,这样使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三,要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质量,即在各环节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比如,“讲明观点”时,一般是以教师引导性讲解为主,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师一讲到底,不等于学生被动地、呆板地、一问一答地随教师“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有微观自主权,有对外部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对外部信息独立内部加工的可能性。在“运用观点”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针对性和启发性,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判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只有这样,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高质量,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引导学生交流成果,深化提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们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添主动学习能够获得许多知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具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五、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导学”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践。 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时,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表演,还让几位比较善于表演的同学模仿经典影视片断,然后请学生说出表演中表现的各种情绪,根据剧中人的不同的情绪表现,体会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情。由于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体会真实的感受,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生活中快乐地、无拘无束在表演、体验、交流。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视听境界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痴迷“法轮功”的学生刘思影生前的照片及被烧后的照片的对比,还播放了“法轮功”邪教组织自焚事件的录像,首先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强烈的震撼,让学生了解邪教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进而对今天所要讲述的课程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论坛,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习探究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导学对象确定其具体的方法,教学本来就“教无定法”。这里,我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年6月 2.于建福《基础教育新概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