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程毅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部分。
程毅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部分。 【关键字】中职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5-090-01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自控能力差,逆反心强。中职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凸显,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人对事常常存在偏差。 2、情感丰富、热烈,情绪敏感。中职生正值青春期,其情绪变化较大,情感的体验较为深刻丰富,但往往带有较为明显的两极性和矛盾性。 3、缺乏自信,存在厌学情绪。中职生基本上都是在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常因家长、老师的片面评价而自我认知偏低,缺乏自信,对学习不感兴趣。 4、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中职学生普遍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较少去考虑他人的感受或者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遇事往往认为责任在他而非自己。 二、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成因 1、家庭教育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而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关爱,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社会环境 社会偏见是造成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之一,社会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和不良榜样对中职学生同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自身原因 中职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后,部分学生容易陷入一种极端自卑的境地,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认知失衡,求学动力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和反省自身问题,反而归咎他人。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咨询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1、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益重要,应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具体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室专职辅导员,另设兼职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这样一个多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体负责,并扩大到班主任及各班心理委员,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2、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要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同时,建立“心语信箱”、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QQ、微信、电话等多种咨询途径。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留言等方式和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3、“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重要途径。在每个班级设立1—2名心理委员, 并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全校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主要开展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员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上岗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4、组建“心理协会”,并定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侧重于及时发现心理困惑并预防蔓延扩大,而“心理协会”的工作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拓展,通过自主活动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潜能、减轻压力、促进心理素质提升。 (二)开展常规辅导工作 1、做好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始终是心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按时开放心理咨询室,老师、学生按时值班,做好来访学生的接待、咨询以及心理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于问题类似,情况相通的大量个案,可分批开展小团体心理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高效更广泛。如人际困惑团体辅导、学业困惑团体辅导等。 (三)做好心理健康宣传 1、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班会、宣传栏、广播站、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领域都是学校常用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班适当地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出专题黑板报,开班会;校园宣传栏可定期张贴宣传海报,广播站定期分享心理小故事,以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各类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确定主题。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新生适应、女生青春期心理卫生、就业学生心理调试等。 3、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例如,以“525”心理健康日为核心,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以活动营造全员心育的心理健康氛围,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如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等。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1、对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如常用的SCL-90症状自测量表等,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摸底有着良好的效果。 2、建立“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发放“特殊心理学生调查表”的形式,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做好“特殊心理学生”的摸底工作。特别是性格孤僻学生、攻击性强的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登记建档工作。 3、对主动要求帮助和关心的学生要做好心理个案记录。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空余时间主动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变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中职学生,不仅需要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凝心聚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斐然.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管理视野.2020 【2】张海霞.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