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鲍建香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鲍建香
[导读] 新课改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科自身特征与学生生活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继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义乌小学    鲍建香

摘要:新课改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科自身特征与学生生活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继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由此可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标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看出,部分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造成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展。基于以上分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问题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认知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教师便需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进度之间存在的区别,促进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但现实却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维持着千人一面的教学设计原则。这便会导致部分基础扎实、思维反应较为灵敏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简单,产生自满情绪;而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又会滋生诸多问题,致使班级中两极分化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新课改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分析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具体价值。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带来熟悉感与亲切感,如讲解“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内容时,创设下列问题情境:元旦期间,红红的妈妈在商场购买价值398元的上衣,她应该支付多少钱?应该如何付钱?学生在经过一定的交流之后,很容易得出应该支付400元,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计算398+56的算式,学生联想到上述购买上衣付钱的过程,会领悟到可以将398转变为400-2的形式进行计算。由此可见,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能够获得生活经验的支持,便于学生深层次地学习知识点。



        (二)利用认知冲突,激发求知兴趣
        创设问题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这便需要教师创设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未知的问题,以此推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构建问题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了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促进教学反思,观察学生活动行为
        为了提升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效率,教师除了应做好课堂的构建者、情境拟定者,更需具有创新意识、生本理念,并应密切观察每位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的表现,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进行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化,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例如,大家对信息化教学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哪种施教方式更感兴趣;如实记录哪些学生近期学习进步较大,他们具有怎样的课堂表现等。将其作为施教总结、反思依据,适当地进行教学调整。进而,让教师可以走进学生,掌握真实学情,使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具创新性、全面性与科学性。
        (四)创设神奇性问题情境
        大多数小学生对未知事物都是存在兴趣的,学生在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生成学习愿望后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依靠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探索,迎接挑战,收获欢乐。教师可借助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神奇性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如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可以被2与5同时整除的数有哪些,接下来教师提出什么数可以被2与5整除,同时还可以被3整除?学生陷入沉思。继而教师说出一些满足条件的数字,引导学生检验这些数是否符合条件。学生惊奇地观看这些数字,找到学习的乐趣,由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升了数学课堂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教学影响。对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并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下,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此外,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情境的构建能够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而促进他们认知结构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馨繁.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172.
[2]尹显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庞安.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新教育,2020(25):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