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教学要点解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邓日莲
[导读] 中学数学的教学,教师既要针对学科考试,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又要着眼于中学生长远的学科发展道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五中学  邓日莲

摘要:中学数学的教学,教师既要针对学科考试,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又要着眼于中学生长远的学科发展道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该篇文章提出的三个中学数学教学要点,虽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为了中学生在该门学科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理论教学;思维引导;试题解析
      谈到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该篇文章给出了三个侧重点和指向性都不相同的教学要点。理论教学部分的教学要点,主要是针对该门学科的基础铺垫环节。只有学科基础扎实,学生的学科实力才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对于思维引导部分的教学要点,则是突出强调思维运用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灵活的思维解决学科问题。而对于试题解析部分的教学要点,是基于提高学生学科成绩这一点,所做出的探讨与分析。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开展学科教学要面对和处理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开端会带来很好的学科教学成效,所以在探析中学数学教师的具体教学要点时,要先谈论的,就应该是理论教学策略。中学数学的知识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学生的学习深入,接触到的数学学科知识就会更加复杂。所以在最开始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第一块基石。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考虑知识传播途径,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等。创新高效的教学课堂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也可以考虑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出发。理论知识虽然抽象枯燥,但运用和体现到现实生活中,却是非常精妙的。例如在讲解三角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援引现实生活中较为突出的实用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奇妙之处。或者给学生分享与数学知识和历史相关的著名事迹和人物。利用这一系列策略,既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科学习压力,又能让他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中学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数学学科学习生涯,再复杂的学科知识应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
      2.思维引导
      前文提到的是对于理论知识教学策略的探析,由于理论知识太过具体,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很容易显得生硬和乏味。而思维引导这部分,则又太过于抽象。学生的学科思维,是一种概念。中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具有这样的概念,并能利用自身的思维模式,把学科知识运用到实处。中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学习,学生需要用到几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例如逆向思维模式,举一反三思维模式以及更为关键的谨慎细致的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是针对部分数学学科难题,当学生用常规方法无法突破题目时,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模式。学生在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时,也可以考虑此种思维模式。


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的运用更为宽泛。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这样的理论知识会衍生出什么样的题目,思考这一条理论知识是否与其他理论知识有所关联等等。教师在分析试卷试题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举一反三的思维。从一道错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或者一道题目可不可以有多种解法。而谨慎细致的思维模式,会运用到数学学科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就要向学生不断强调谨慎细致的重要性。这样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日常学习中,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运用到考试答题中,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运用到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学习中,则会让学生自己的学科学习道路更为顺畅。
      3.试題解析
      前文提到过的理论教学策略以及思维引导策略,都能够通过学生对学科试题的处理,展示教学策略实施成果。换而言之,所有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成效,最终都会体现在学生的学科试卷上。中学阶段,虽然也非常重视学生未来的数学学科发展道路,但现阶段较为主要的目标还是学生的学科成绩。所以提到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就不得不提及试题解析的教学策略。关于这方面,中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评讲。在教师进行试卷讲解前,可以考虑让学生自行修正答案,给他们一定的思考和反思时间。教师再进行答疑解惑环节,学生就会有更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的试卷评讲也会事半功倍。其次是试卷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记录讲解要点,也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虽然试卷讲解课堂的引导者是学科教师,但主角仍然还是学生。学生要参与到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还有一点则是试卷评讲结束后,这一张数学试卷仍还未被利用完。学生要学会总结试卷,不是简单的归纳错题或者建立一个错题集。而是要思考在这一张试卷上,出现了哪些新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哪些有用的知识点需要反复记忆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科试卷的利用率。试题解析的教学策略虽然是教师在执行,但也非常需要学生的配合和支持。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强弱之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点就透”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要发挥好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内涵等,并进行充分论证,通过此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性,依据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等的不同,开展好分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与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和指导,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素霞.关于中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1.
[2]顾德标.基于中学数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5(18):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