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上   作者:林辉娟
[导读]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性影响,所以如何能够更好的协调和开展这两项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研究部门当下首要攻克的课题。

苍南县灵溪镇渡龙学校 林辉娟 325800

摘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性影响,所以如何能够更好的协调和开展这两项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研究部门当下首要攻克的课题。因此,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走进小学教育,本文以了解这两项教育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并针对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引言: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我国的小学教育重心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发生转移,我国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只是用于应付每一阶段的选拔性考试,而是应用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国的教育领域大胆的做出教学重心调整的教育决策,而从我国目前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来看,更加肯定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重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改革的正确性。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力度
        小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心理比较单纯,所以在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往往能够伴随终生。
        再多的课堂教育都只能对小学生们起到表面性作用,如果想要提高其对小学生们所产生的实质性教育[1],学校应当加强社会实践力度,此处以学校集中举办“大型感恩教育类讲座”活动为例:学校可以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或者是父亲节的时候要邀请相关的团队进入校园,对小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在活动刚刚开始时,团队成员、学校领导者以及相关教师可以伴着“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旋律向小学生们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充分的调动小学生们的情绪。然后,在活动中途向小学生们播放一些相关影片。最后,在小学生们的情绪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使得每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出现在活动的舞台上。此时,主持人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寻找到自己的父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父母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除此之外校园还可以组织小学生们进敬老院、感恩论文比赛以及为环卫工人送水等一些列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小学生们确立正确的是非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2],增强小学生们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小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还可以拉近小学生们与社会各界的距离,最大程度的扩大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育形式
        针对小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往往对沉闷的传统说教式教育不感兴趣,但却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有很重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当准确的把握住小学生们的心态,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心理。
        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沈腾率领着开心麻花喜剧团队针对“老人扶不扶”的社会现象制作了一个小品,既讽刺了社会中所存在不良现象,也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小学生们播放这个小品,然后借此向小学生们抛出“当老人摔倒时我们应不应该扶”的问题,最后以此为主题在小学生们中间举办辩论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小学生提出“应该扶”还是提出“不应该扶”的观念,教师都应当对其表示尊重,因为我们应当正视社会中存在的人性扭曲现象,并在各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对小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完善其道德品格[3]。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小邮箱,鼓励小学生们每天记录一件以上的能够体现道德的小事,并且固定在一个时间在所有同学面前进行朗诵。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小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关注生活,培养小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小学生们产生良好的影响,实现社会与课堂的相互结合,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普遍存在精神敏感和心灵脆弱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4]、互相尊重的关系。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们的记忆力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所以教师应当对小学生们反复进行教育教学,并为小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我与动物交朋友》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首先,教师需要从众多小学生中选出代表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并背过相关的语句,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当从中选择一个角色[5],参与到学生当中。然后,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建设背景来塑造一个活动环境。最后,教师与小学生们一起绘声绘色的模仿各种动物的习性,尝试去感受动物与人类相处时的心理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得小学生们身临其境,充分的感受课文中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拉近了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十分直观的对小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结:通过上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对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应当重点研究小学教育方式,最大程度上的完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渗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只有教师能够在保证知识顺利传授的基础上重视小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促进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蓉.浅析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J].新课程(中),2018(05):272.
[2]延金光.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艺术,2018(03):61.
[3]李海玉.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J].中华少年,2018(08):114.
[4]赵奇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9):100.
[5]沈卫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04):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