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维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上   作者:叶碧波
[导读] 通过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维度下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分析与研究,对高中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影响与促进作用,并形成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型,以达到提高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以一种变化的思维,生动的讲授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变化观念和学习思想,已达到进一步的提高。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叶碧波

摘要: 通过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维度下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分析与研究,对高中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影响与促进作用,并形成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型,以达到提高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以一种变化的思维,生动的讲授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变化观念和学习思想,已达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变化观念;平衡思想
        1前言
        人类在参与社会的各种项目中所表现出的重要的,积极的行为做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在学习中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集中的知识储备,也是核心素养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化学作为高中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清楚其中的原理。化学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化学中我们运用的变化观念与平衡原理同样适用于生活中。学科知识只有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服务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1]。
        2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学习实践中,平衡原理既是化学学习的一大重点,又是化学学习的一大难点,贯穿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实践中,将化学平衡原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认知结构领域,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对问题的合理分析与具体运用,可有效地化解在具体的化学学习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因高中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原理非常丰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不能做到有效地融会贯通,对知识系统的前因后果、条理等展开具体的复习、回顾、整理、运用等实践,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知识的误差或混乱,进而造成学习效果的低下。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认识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有效地渗透化学平衡原理,能够实现学生对化学平衡问题的有效理解和运用[2]。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化学平衡原理运用到化学学习实践中,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对意义的自我构建过程。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经验背景、知识积累等个体因素,通过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动态互动,逐步实现对知识过程的意义建构和形态建构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表层结构展开具体的学习实践,对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在各种相互作用中建构起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过程中,创设契合学生的认识兴趣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地加入到问题的探索实践中,从而形成对化学平衡问题的有效认识体验。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谈一谈在高品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上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教学实录
        单纯的教育知识并不难,如何教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如何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本文针对使用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盐的水解为例,运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3] 。



        一、“以情境为导航,问题为线索”,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导入:由“ 火警铃声”导入课堂,将“消防安全”这一“社会责任”呈现在学生眼前,在“火无情,人有情”的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播放泡沫灭火器灭火的视频,在灭火的情境体验中设疑:泡沫灭火器中的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如何反应生成CO2的?
        感悟:以情境为导航、问题为线索,学生触景生情,产生求知欲望。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以实验探究为方式,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1)问题串深入知识本体:
        Al2(SO4)3属于哪种盐的类型?如何验证推测 ?
       (2)分组探究课本P54“科学探究”:
        生生互动,探究记录在课本相应表中
        (3)探究成果展示,形成结论:
        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谁强显谁性,两强呈中性。
        感悟:在知识构建中认识本节课的主要探究对象——盐的类型。开放的探究课堂,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4]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平衡教学中我们以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这一知识点为起点,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影响因素、移动规律、电离平衡常数的特点及计算等。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建立化学平衡模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推导其他平衡体系,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过程,强化学习的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其中的核心素质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的教学程度不一样,需要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改正。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模型和计算能力,才可能对盐溶液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反应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才能更加正确的判断溶液的离子组成和化学性质,对变化观念与平衡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国民素质的逐步提升,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仅获得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将化学核心素养引入课堂,借助微观的物质具象化、情景模拟、强化实验,降低学习化学的难度,使化学更具吸引力,适当的气氛调动,不断增强师生的互动,注重教育知识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的水平,引导学生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韩殿君.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35.
[2]梁解.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13-214.
[3]幺传勇.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16-217.
[4]包常秀.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5]王洪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赵令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情境素材选取与使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7]王串串.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