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上   作者:贺智鹃
[导读]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时至今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更不容小觑。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枫林街道枫林小学  贺智鹃

摘要: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时至今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更不容小觑。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家庭的通力合作,只有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搭建精彩的平台。
关键字:家校合作;问题;沟通方式;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一般认为家校合作是指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与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学校与家庭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影响学校与家长合作的因素分析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些老师们抱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到老师手中,对小孩在校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动辄埋怨老师没教好。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也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家长对老师的命令如领圣旨,从不敢违抗,而老师成天让家长做这做那,如给孩子家听、批改作业等,把本应是老师自己的事都推给了家长。双方的相互指责和不理解,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家校合作中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误解。
        1、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 “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力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
        2、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家长普遍存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意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们家长,还要学校干什么。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叫带家长了,认为肯定是出问题了,如果老师不与家长联系,那肯定是太平无事。家长畏惧与教师合作,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不敢向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些家长与教师接触几次不太和谐,干脆采取回避的态度。
        3、学校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始终独居合作的主体,家长方只在从属地位,学校习惯于布置和指挥,学校搞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学校的宣传、学校以及班级工作的布置,教师业务水平、执教能力的展示,常常忽视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指导、建议,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领。
        4、家校合作方式单一,内容简单,程度不深。
        英国北爱尔兰大家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一是低层次参与,合作方式有:访问方式: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也属于此类。二是高层次的参与,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捐资金等。三是正式的组只上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家校合作本应是多方面、多渠道、立体交错、互为促进的合作形式,目前普遍存在内容上的简单和形式上的单调。
        家长往往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的诸多发展需求,如品德、情感、态度、能力等许多因素关心程度不够。学校往往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在一学期难得一、两次的家长会和对外开放日中,展示的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家长与老师的交往渠道单一,缺乏互动性,不能及时发现、反馈、共同研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教育问题。
        5、教师的家校合作技能有待提高。
        “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具体策划人和组织者,他们还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从目前的家校合作来看,教师的家校合作技能有待提高。拿家长会来说,家长会是家校合作中比较固定的模式,是家长和教师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的有利机会,但现在的家长会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所,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教师与家长双向交流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说解决学生在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了。因此,教师的家校合作技能是制约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这便是交流的魔力。交流产生理解和信任,只有家校之间密切交流、有效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则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实现家校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形成最强的教育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本文系娄底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互联网+家校合力育人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LJK2019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