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上   作者:李燕
[导读] 文言文向来是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其持有的观点有两种,即无用论和枯燥论,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心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之时未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同时也没有找对文言文的学习方式。

桐城市同安小学 李燕

文言文向来是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部分,其持有的观点有两种,即无用论和枯燥论,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心理,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之时未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同时也没有找对文言文的学习方式。基于此种背景,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做起,帮助学生实现思行并重,使其在乐中求学,在灵活中理解复杂文言文知识。
关键词:思行;小学文言文;实践
        自新课程理念提出以来,文言文教学如何增值成为了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考虑内容。文言文教学以文字难理解性为特点,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难点,但其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大,如此想要点燃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的火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必须理解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文言文题材和文字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这便决定了课前准备、课前引入的重要性,做好课前准备有利于引领教师找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善建课前环节,引领学生思行并重,从而展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帮助学生在边读边思、边思边行之中完成构思、完成理解,进而在其文学魅力之下爱上文言文。
        一、增加文本设疑,思中求学
        望而生畏便足以让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止于开始,使其失去了涉猎文言文知识的资格和权力。久而久之,就算学生未真正了解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也足以对其形成“文言文学习难于天”的刻板印象,如此,就有了现代大部分小学生的怨声载道,认为文言文太难。长此以往,文言文学习难的观念就会根深蒂固,如此会严重阻碍现代文言文教学。基于此种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借助课前设置疑问,帮助学生探出虚实,从而让学生在愿意接触中评价文言文的学习是否真的难于上青天。由此,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合理地设置疑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保证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满足学生探索信心的基准之上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文言文学习,进而让学生在满载信心的基础之上进行下一步学习。
        以《伯牙鼓琴》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何为知音”为疑问,询问学生知音的特点。在学生用白话文回答“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后,教师便可以再以此为切入点设置疑问“如何将这句话的描述转化为文言文”。此时为应对学生学习困难,使整个课堂更为活跃,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难的想法,让学生知道,文言文原来是生活或是其他知识的一种简洁性描述,学起来也并非那么复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其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有迹可寻,进而让学生在与文章共鸣的基础之上逐步改变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
        二、提升文本趣味,行中求学
        兴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是学生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同样也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文言文这种需要毅力支撑的学习内容而言,兴趣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据现在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解析来看,大部分小学生感觉文言文学习太过枯燥无味,长此以往,便很容易产生放弃学习文言文的想法。


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可以巧妙地借助提问的设置,帮助学生找到“趣味”,让学生在乐中求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回答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
        仍以《伯牙鼓琴》为例,在导入之时,为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便可以表演为切入点,将表演融入疑问设置中,让学生在表演之中解答疑问,从而初步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同时呈现伯牙鼓琴的图片和关于伯牙鼓琴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即文言文和白话文;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伯牙鼓琴的特点是什么,并绘画出其情景”,即学生可以借助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对伯牙鼓琴的形象进行描绘,以此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之中学习文言文第一段,并对文章脉络进行把握;同样,也能够使学生在趣味性之中发现文言文的学习与想象、艺术密不可分。
        三、深入文本思想,思维发散
        课前疑问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更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之时,必须利用好课前设置疑问这一工具,从而为文本增加厚度,让学生在起始环节便旗开得胜,并逐步获得发散思维,进而在后期学习中以活跃思维应对文言文之万变,以此才能让学生在逐步理解之中、信心增强之中真正爱上文言文学习。此环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以梯度性问题、灵活性问题为切入点,以不设限制性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之中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奥妙,以此才能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以新思想解决新问题,以新态度面对文言文学习。
        以《伯牙鼓琴》为例,教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增加文言文导入的厚度。可先以问题“‘善哉乎鼓琴’作何解释”抛砖引玉,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快速发现“善哉乎鼓琴”形容的是弹琴技艺好,从而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用语的差异性。随后,教师便可加大问题难度,让学生的思维由低层过渡到中层,即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钟子期与伯牙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单个的字词句上,还能过渡到整篇幅之中,以此使学生的思维由局部化走向整体化,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灵活。从而引领学生在问题解答之中感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独特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化发展。
        结束语
        文言文学习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凭借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极具内涵的文字,对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增强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品质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停留于起始环节,将文言文拒之门外,导致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理解存在偏颇,总是以“困难”“枯燥”等词语对其进行评价,这无疑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面对此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思行并重,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封闭之门,让学生以全新、快乐的姿态迎接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进而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1]李佳琪.始于本初,行至远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3):57-61.
[2]陆艳.小学文言文教学:做学生的“知音”——《伯牙绝弦》教与思[J].新课程导学,2019(17):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