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量感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朱洵 赵莉
[导读] 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教师还要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成都市回民小学  朱洵  赵莉

摘要: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教师还要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本文以高年级为例,阐述了小学数学量感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量感
        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数学量感,即能感知物体的大小、重量、长短等特征,并具备用数学知识准确量化的能力。然而,许多学生存在数学量感缺失的问题,往往能熟记数量单位间的进率,却不能准确地予以应用。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教师应重点关注数学中量这一概念教学,将量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建立初级表象,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物与量的对应关系,进而开展估算与实测,全面地认识数学中的量。
        一、观察,建立表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量感的建立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只有将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物品产生联系,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更加立体丰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量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可度量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率先建立起表象的认知。
        比如,我在讲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容积的概念,并且提出了以升和毫升为单位来衡量容积的大小,为了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两张硬纸板、一卷胶带和一个矿泉水瓶,然后我带了一些沙子进入教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边长1cm 和一个边长10cm 的正方体无盖盒子,然后让学生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沙子后倒入边长为10cm 的盒子中,发现两瓶沙子差不多装满,也就是两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加起来差不多就是1L,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瓶盖能容纳的空间差不多是1ml。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矿泉水瓶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建立起对升和毫升的量感,更深地认知以下数量关系:1L=1000ml。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新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授这些数学知识时,及时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物品的观察中,建立起对这些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代表的实际含义,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抽象的想象。
        二、操作,经历过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论多么精彩的讲授,也不如让他们亲身去操作和体验来的印象深刻。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高效地提升对量感的体悟,教师要寻找合适的导入点,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既要让实践活动能够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也要使得操作材料为学生所熟知且容易获得,实践环节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比如,我在讲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分数有更好的认识,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五张正方形纸,五张长方形纸和五张圆形纸。课堂上,我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沿中线裁成两半,让学生对比半张纸和整张纸的大小,整张纸有两张半张纸加起来那么大,所以这一半纸就是原来整体的。接着,我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将一张纸等分为五份,每一份都是,那么其中两份加起来就是:,再将纸等分为十份,其中三份合起来就相当于整体的。后来,我还让学生分别以相同的等分方法裁开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共同点,同学们在实践动手中快速增加了对分数的感性认识。
        可见,很多成人习以为常的感性认知,对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不易理解的难点。若只是单纯地进行讲授,学生们就会变得一知半解,对于更深层次的内容就没有感性的认知了。但是,教师若是带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能够让学生增加对一些知识的全面了解,进而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估算,升华意识
        估算能力是体现小学生数学量感的重要指标,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对于数学上的一些计算方式和单位计量,小学生还没有明确直观的概念,换言之,就是对这些新的知识还没有较明确的量感。在进行实际的数学计算时,学生常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搞错时间长短,弄错面积单位,计算出远远偏离正确答案的结果,等。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让学生计算题目时思想更加清晰,过程更加严谨。
        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或看到数学概念时,脑海中能够形成大概的感性概念,辅助解决数学问题。此外,在课堂中训练学生估算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量感”是小学生开展其他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学发现,数学量感的培养并非浮于表面的概念灌输,而是切切实实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建立数量与实物的初级认知,并在实测和估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量的具体概念,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赵佳人.经历多维体验 促进量感培养——以“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9(11):10-11,41.
[2]朱洁芬.由图形认识走向“量感”建立——“认识角”教学新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8(Z4):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