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张树
[导读] 审美化教学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强学生对美学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素养和思维发展中得到全面性培养,展现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张树

摘要:审美化教学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强学生对美学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素养和思维发展中得到全面性培养,展现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化教学理念的引入,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美学,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增强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审美化;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探寻美的设计和实施,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中关注语文语言规律上的外在美,比如古诗文、散文等,而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内在美,比如爱国之情、亲情等等,通过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下形成良好的感知和审美,进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理念,使得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更好的落实审美化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应用朗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知外在美
        在审美化教学理念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语言美的魅力,这是当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创设合理化和科学化的朗诵内容,让学生尽可能感知语文学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并通过创设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朗诵活动,使得朗诵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参与朗诵活动之中增强,对语文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在朗读到“泥泞”等词语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加重语气,以此体现对雷锋经历的强调。教师在演示完朗诵的重点后,就应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性的朗读实践,并且还应当让学生提出对彼此朗读行为的意见。比如,学生甲在朗读之后,提出学生乙的朗读虽然流利,但是没有感情,而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读出感情。在学生提出这一意见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以富有感情与格律的朗读示范对学生做出引导,以此辅助学生感知诗歌与语言的外在美。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知内在美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审美化教学活动之时,可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感受语文内容的具体含义和基本思路,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实施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情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将课程中的静态内容转化为动态,以此结合综合性审美化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体会到语文内容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实现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目标。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教师在开展朗诵活动时,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比如,大部分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并不能对文章内容产生较好的理解。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示范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展示相应的图片与背景音乐,以此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进行共情。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在网络上搜集雨中行走、背人前行等图片,并为这些图片配上雨声、溪水声等声音。然后,教师以这些内容为背景,再辅以自己的朗诵,以此构成良好的朗诵教学情境。如此,教师能够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对雷锋的深切赞颂之情,使学生感受到诗歌蕴含的内在美。
        三、应用结合实践法,引导学生实践内化美
        审美化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灵活运用,不单单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性知识学习,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构建实践活动和实践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之中逐渐内化美,形成良好的吸收和迁移,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鉴赏和审美。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之下,应通过运用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开展口语和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提升对审美内容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之下实现内化美的目标。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在课文初步教学完后,教师可以组织诗歌续写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所知道的感人事迹,续写诗歌,以此辅助学生进行美的实践。诗歌的续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难事。所以,教师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并在这个过程给予学生启发。通过利用课文文体以及内容设计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实践,使审美化教育更具价值。
        综上所述,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推动小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摒弃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弊端,通过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位置,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运用审美化教学理论,在课堂中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生在参与美和创造美之中得到语文学科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感知,以此形成高效率和教高效果的审美化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楚乔.审美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D].喀什大学,2020.
[2]黄传琦.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刘翠花.小学高年段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