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重视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郭应春
[导读] 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小学 郭应春

摘要: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教育要以榜样作引导,从基层抓起。
        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学生效仿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际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他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总是会犯错误,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及时和孩子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当时的心理等。为他们指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他们稍一努力就能达到,自觉并自信地向好的行为靠拢。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红花”的评比,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每月确立“小队之星”和“示范班”,以点带面。


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烈性。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开展养成教育。
        明确总的养成教育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确立每个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明确总体养成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习惯培养。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宣传,在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意识。利用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活动,教师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己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注重自己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在思想上意识上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2.明确的习惯标准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等特点,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须明确,一个明确的习惯标准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础。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热衷只靠一时兴趣来维持,很难达到长久养成习惯的目的。所以,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的习惯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明白如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不良行为习惯,懂得如何做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走廊、教室墙壁等空间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宣传栏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事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学校走廊张贴《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充分发挥这些行为规范、要求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层面重视养成教育的推行。还可以发动学生组成良好行为习惯管理小组,发挥孩子之间的监督作用,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的监督自己和他人。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重要一环。学习是伴随学生未来一生的大事,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在课前,教师要培养学习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准备好学习用具、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等课前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好学生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积极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复习、认真作业、自我检测的良好复习习惯。在学生做作业时,要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做后检测等良好习惯。例如在语文阅读时,要培养孩子眼到心到,朗诵有感情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养成教育中学生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运用巧当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和培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新生.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
2.梁首玲.抓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导刊20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