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国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汪振生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逐渐提升。同时也有更多人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而国画作为一种流传悠久的艺术形式,其以独特的风格与美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民族情感的绘画,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交流的大背景下,国画更有着独有的传承价值与现实意义。

福建省安溪县第二十一小学    汪振生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逐渐提升。同时也有更多人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而国画作为一种流传悠久的艺术形式,其以独特的风格与美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民族情感的绘画,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交流的大背景下,国画更有着独有的传承价值与现实意义。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也更加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现阶段小学国画课程不仅受到了学校的关注,更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瞩目,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殊性来切实提高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效果与整体质量,就成为相关工作者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小学美术中的国画教学进行研究与讨论,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艺术;教学
        一、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现状
        (一)学生不感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因此新事物的出现会对一些传统事物产生冲击。现阶段新绘画形式,如漫画、简笔画等的出现,再加上动画片、动漫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导致很多学生对国画这种历经沧桑的国画艺术难以理解,更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喜欢国画艺术。并且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因此其在一些绘画技能的把控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调色、画法等等,画出来的图画并没有那么令人满意,这样则会影响到学生画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较差,很难对身边景物进行有效把控,在构图与绘画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二)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将国画画得好的标注定位成哪位同学临摹得更像,这样做虽然能够帮助理解力与观察力较差的小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构图中各元素的关系,便于理解国画技法与色彩配置等。但这种方式同样也从极大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本身国画作为一门艺术,就是要抒发作者的真实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处于视觉还是处于内心,但总之是属于作者的、独特的内容。但是这种临摹的方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发挥,最后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技术而缺乏情怀,这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来说是较为不利的。
        (三)家长不支持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国家优生优育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还有些家长希望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导致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喜欢国画,因此拒绝投资购买国画用品;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国画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一些家长言辞激烈。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每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
        在学生画出一幅作品后,大部分教师与家长都会以其作品与原作品的相似度为评价标准,很多孩子为了适应教师与家长的这种评价标准而将自己的天性扼杀,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一样的人,这与国画的创作初衷相背离。



        二、改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现状的措施
        改善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现状还是要从学生入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小学生的群体特殊性,将孩子引入课堂中,找好切入点与兴趣点,让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国画绘画学习中,才能真正改善教学现状。
       (一)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现阶段很多教师对还没有接触过国画的学生采用临摹教学的方式,一上来就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与厌恶,因此教师要抓住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东西,通过对国画用具的把玩让学生自己发现每个工具的用处,而不是教师全部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灵魂且严重扼杀学生天性的。当孩子自己探索出绘画用具的作用后,可随意用绘画用具画出自己的图画。虽然这第一张图按照我们具象的逻辑来说可能会四不像,但是却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的第一幅国画,意义非凡,在学生画完后可以使学生自己增强国画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加深记忆力,激发学习国画的热情。
        除此之外,国画本身就是古典文人墨客用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不仅能够展现一种雅致的精神,而且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其中蕴含的精神与道理更能作为教师授课的关键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如在学习“岁寒三友”如何描绘时,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实际景物,更可以通过这三种植物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
        (二)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
        研究心理的学者曾言:“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相比于其他人群来说,小学生比较喜欢做游戏等娱乐性的活动,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有关美术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以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的“让大家认识我”为例,教师在讲解此节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丢手绢”的活动,在简单介绍完自己之后便进行游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快乐,收获友谊,这对于只是简单的坐在教室接受被动的讲解,课堂效果要好很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利用绘画表现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看一看在他们眼中的家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对于学生技能与品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差异对待,认真研究与思考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绘画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李媛.小学国画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