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差异"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孙凤青
[导读]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孙凤青

摘要: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就营造阅读范围、小组合作探究、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个体差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略有差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1.加强互动沟通,激发学生自信
        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问题时,第一反应都是排斥和逃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开展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会逐渐加强阅读方面的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以《老王》为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老王之间的故事刻画了老王生活贫困、凄凉但却厚道、善良的形象。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要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感知作者的情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要求可以略有差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比如教师问学生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基本问题,比如让学生总结文章讲述了几件事情,老王是什么样的人。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问题的差异不算明显,可以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肯定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小组合作探究,互助解决问题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学习的模式会使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得到帮助,在学习的时候也会互相督促,而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吸收一些优秀的思想,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进步。
        以《桃花源记》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翻译,明白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感知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任务,使小组学生在合作下完成任务。


比如文章的翻译,同小组学生可以一起翻译,每个人负责一段翻译,如果遇到语句不通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进而组织和填充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基础不同,学生之间也不会有太多的差异,而且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的弥补自己,最终提高学习水平。另外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互相监督,通过督促提高同小组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小组中有几名优秀学生,几名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既可以保证基础,也可以提升高度。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3.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将文章中描述的一些场景直观的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境拓展思维;最后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以《范进中举》为例。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通过描述范进中举前后人们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范进中举的视频片段。文章中描述了不同的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视频将这些人的嘴脸直观的展示出来,教师结合课本分析视频中的人物表情、动作、语言,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了解文章中的讽刺意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控制视频播放的片段,使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故事走向,激发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最终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在鉴赏文章的时候学生敢于大胆的拓展思维,最终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教师在引導学生学习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但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委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使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通过诵读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马未都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古人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五至十五岁为“诵读”,在这个阶段不要求你有多深的理解,首先你得把它给背下来;十五至二十五岁为“学贯”,在这个阶段要学会贯通,要知道各种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二十五至三十五为“涉猎”,要求什么书都得有大致了解。初中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社会阅历比较少,对课本上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肯定理解的不够透彻,这时要求学生先把它给背下来,等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再反过头去看看肯定会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到经典名篇的奥妙。有的文章第一次读感到没有任何头绪,苦涩无味,难以理解,把握不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多读几遍,其大意就显现而出,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诵读也是加强记忆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记忆力强的学生天生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从小背的书多,通过背书使大脑保持活跃,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不经常开发自己大脑这方面的能力,则会用进废退。
参考文献:
[1] 王芸.基于个体差异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11):5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