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下   作者:楼卓君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是非意识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道德知识教育与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     楼卓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是非意识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道德知识教育与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在该课程教学时,老师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发挥多媒体教学生动、趣味性优势,合理渗透德育理念,加深学生道德意识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出发,从立德启智、立趣怡情视角综合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立德启智;立趣怡情;核心素养;德育渗透
        一、 引言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培养、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该学科教学也是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平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仅要做好道德、法律知识讲解,更要从全面育人视角出发,融入德育理念,使学生充分领悟和感知该课程所蕴含的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学科认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重视不足、实践不够、缺乏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是非”观念奠基的启蒙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道德理念与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想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理念,需要老师全面引导,通过个人言传与身教正确指引学生。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充分重视,未能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学大多仅局限在课堂内开展,缺乏学生的实践生活化参与,影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缺乏足够重视,忽略德育理念的有效渗透
        在传统小学教学过程中,“主科”教育思维仍然存在,仅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一门通识学科来开展,使用的教学思维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在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学科观,从课堂教学的方式到考评机制,更多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理念等内容缺乏有效考核,忽略了德育理念的有效渗透。事实上,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和规范指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精神。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渗透学生培养活动的实际价值,才能真正发挥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缺乏实践参与,影响学生对德育理念的有效认识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学主阵地集中为课堂。学生对道德、法治等知识缺乏生活化认知和实践体验,尤其对抽象的道德理念和思想意识,缺乏直接认知,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课堂,缺乏社会化实践教学,小学生无法将所学习的道德法治知识融入个人成长之中。另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相对不完善,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成长状况的科学考评。
        (三)缺乏及时创新,影响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更新快,时代特征明显,需要老师结合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但在目前该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学形式与方法未能结合时代环境予以完善。一方面,学科与其他学科关联性不足,尤其未能将道德法治教学与学生智力开发相融合,影响了小学生的智力成长。另一方面,缺乏对多媒体、互动教学等资源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过于陈旧,缺乏应有的趣味活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为学生发声,与时代同频。
        三、结合实际案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人生经验较为匮乏,人生阅历也不足,因此,当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想让他们独立形成对道德观念的有效认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会使学生对德育的认同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当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美好品质以及道德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道德认知意识,加强学生对德育的认同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将自身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发挥出来,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比如,当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中的“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公民所具有的合法权利,例如肖像权、专利权等,然后向学生例举一些实际案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律对我们的保护,如:2018年×月×日,小风发现自己在网上发布的照片被一些商家拿去做了广告,小风将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申请法律援助,起诉商家侵犯小风的肖像权。在法律的帮助下,小风保护了自己的肖像权。通过例举这个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不做损人利己的事,继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及精神品格。
        四、结语
        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意识和道德理念。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德育教学要求,启迪学生智力。要立足教学趣味,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要积极改善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树立德育为本、启智怡情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构建趣味、生动的教学课堂,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林,蒋喜华.德知·德情·德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小学德育,2018(2):14-18.
[2]陈光全,鲜于文珍.奏响道德与法治价值教育的强音: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性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创新[J].中小学德育,2018(4):50-54.
[3]潘俊静.仪式,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小学德育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凝聚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