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前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焕
[导读] 摘要: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攻坚的战略任务。
        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攻坚的战略任务。近几年,在各主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陆续开通的背景下,地铁运营单位也逐渐开展了运营安全前期风险管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前期管理系统的在地铁运营安全中运用前期风险管控,识别、控制每一起地铁事故致因,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前期风险管控;地铁运营;安全
        1 前期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1.1 安全业务板块类别划分
        从业务板块视角入手,地铁运行中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设施监测养护类风险、设备运行维修风险、客运组织类风险、行车组织类风险、运行环境类风险等。其中设备监测养护类风险涵盖了隧道、桥梁、车站、路基、轨道、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等几个板块;设备运行维修风险涵盖了机电、供电、车辆、通信、信号等几个板块;行车组织类风险涵盖了施工管理、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行车作业等几个板块;客运组织类风险涵盖了乘客行为、车站作业、客流疏导等几个板块;运行环境类风险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保护区环境等几个板块。
        1.2 前期风险管控流程梳理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周边复杂的环境、过大的客流量及封闭的空间,导致不稳定风险因素较多,且随着设备设施、组织架构、地质条件、运营时间、城市人口、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地铁运营安全前期风险管控时,应全面、认真调查地铁运营特点、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安全前期风险管控模型,避免完全照搬其他城市地铁已识别风险源开展安全前期风险管控导致的事故风险。在前期风险管控手段应用过程中,若单一以业务为侧重点,将业务部门划分到人、机等类别,极易导致环、管等模块风险因素识别不到位,如根据“人的因素”对维保、站务、乘客、驾驶员、调度等专业,应用前期风险管控手段,极易导致设备、环境风险源无法准确识别;而根据“物的因素”对BAS、供电、线路、列车、综合监控、通信、轨道等专业系统应用前期风险管控手段,极易因作业方式变化而出现不同的风险因素,影响前期风险管控的全面性。这种情况下,在地铁运营安全前期风险管控时,就需要面向人、机、环、管四个环节,立足具体事物及操作活动,进行系统分析。
        1.3 地铁运营前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分类
        在开展地铁运营中危险或风险源管控时,为了更好的识别危险、有害因子,将第二类危险/风险源中的人员、环境、管理、机器四大危险、风险因子划分为显性、隐性两种类型,便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轻易的理解、运用。一方面,可以将机器、环境设置为显性危险/风险,其有害因素分别为机械配件损坏、现场光照度不足。通过直观、具体的进行有害因素表述,可以促使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在前期风险管控时,更加直观、具体的识别区域场所、设备设施风险因子,有针对性的制定改善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将人员、管理设定为隐性风险,考虑到隐性风险有害因子识别边界模糊性、间接性,无法直观辨识。此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前期风险管控人员理论认知水平、专业管控经验、业务程度等因素,系统分析。如管理缺陷中有害风险除管理制度缺失、管理组织不合理外,还涉及到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需要注意的是,隐性风险中的风险/危险因素风险结果具有较大的弹性,其改善措施也会由于前期风险管控者(对问题认知能力)差异而具有较大差异。


        以地铁隧道内施工作业时轨道车撞击线路上遗留工器具为例,首先可判定该地铁运营安全事故致因为管理、人员、环境;其次,可以对显性风险/危险源——环境进行分析,环境风险/危险因子主要为小曲线半径区段,地铁驾驶员望距离小于标准值,没有在发现线路上遗留的隧道施工器具的第一时间采取制动;最后,对隐性风险/危险源——人员、管理进行分析,人员风险/危险因子为隧道内施工人员在作业结束后没有严格贯彻施工程序中“工完、料净、场地清”要求进行工器具清理,地铁驾驶员没有认真进行前方道路望,管理风险/危险因子为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在隧道施工作业技术后没有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再次核查。根据上述致因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如完善隧道施工管理条例,严格落实施工程序中“工完、料净、场地清”要求,加强地铁驾驶员培育,细化地铁运营中前方道路望工作规程等。
        2 前期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案例
        2.1 运营情况概述
        某地铁事业部以项目为平台,以地铁机电工程专项领域为支撑,以经济关系为纽带,协同公司开展了业务经营、市场营销、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初步实现了地铁工程业务持续发展。当前在分公司框架下,地铁工程专项领域业务全面负责组织机构,并构建了经营地铁工程市场板块及以公司为主体的多元经营结构,系统的进行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及设备资源配置建设,初步培育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了具有特色的地铁运营安全文化,为地铁工程品牌的树立及地铁运营安全长效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但是由于诸多潜在风险因素影响,当前该地铁各线路发生或可能发生列车晚点十五分钟以上的情况,地铁运营方会按照不同线路告知乘客,但有时仍然会与列车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如受改建施工影响,中心站的延时运营会导致相邻路站客流小幅度增长,增加地铁运营压力及风险发生概率。
        2.2 事故风险类别定性分析
        本次地铁运营事故风险类别定性分析名称为地铁检查,工作位置为停留库,编号为No.002,日期为2019年-04-05,审核分析人员工作组别为2,受流方式为接触轨上部受流,包括转向架检查、电器箱检查、空压机及齿轮箱检查三个工序。其中转向架检查时已识别危险为碰头、触电,成因分别为高度不够、受流器带电,造成后果分别为脑振荡或划伤、死亡或伤残;现有控制措施分别为佩戴合格安全帽、穿戴合格绝缘鞋并远离受流器;可能发生频率分别为每年五次、每年零次;严重程度分别为轻微、很严重;风险等级分别为特高级风险、高级风险;改善建议分别为在入口位置增设“佩戴安全帽”标志、安装明显的远离受流器标志。
        电气箱检查时已识别的风险为触电,危险成因为光线不足;危险造成的后果为车辆受损、人员因电击而伤亡;现有控制措施为带手电,穿戴合格绝缘鞋;可能发生频率为每年一次或两次;严重性为轻微,风险等级为低级风险;改善建议为增设照明装置,并建立突发事故预案,定期组织内部人员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空压机及齿轮箱检查过程中,已识别的风险为烫伤,危险成因为温度过高;危险造成的后果为落疤,无法正常工作;现有控制措施为带棉纱手套;可能发生频率为每年二十次;严重性为轻微,风险等级为低级风险;改善建议为增加油温过高、佩戴手套标识,并准备充足的手套。
        总 结:
        综上所述,地铁是城市地下交通的命脉,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公共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当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进行强化。利用前期风险管控手段,定性分析地铁运营中安全风险,同时对地铁设施监测养护类风险、设备运行维修风险、客运组织类风险、行车组织类风险、运行环境类风险等安全板块风险的显隐性、等级、概率进行逐一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地铁运营活动挂钩。做好及时的预防警戒,在意外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地铁运营阶段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经济、交通秩序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沛东.基于模糊LSM-集值统计法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7):170-170.
        [2]马云东,孙佳君,王洪德.基于OWA-AHP和熵权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040(004):86-91.
        [3]张亦尚.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4):228-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