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北京大栅栏地区延寿街是一条以便民服务为主的历史街区。文章意依据延寿街区的城市设计项目,对于延寿街两侧的建筑进行立面设计改造的探讨。基于延寿街的街区现状、建筑现状、生活业态的调查,在维持延寿街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分情况、分类型的进行街道建筑的改造设计,使得延寿街这个老街区重新焕发活力,为附近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关键词:历史街区 延寿街 恢复性修建
一、延寿街的历史沿革
延寿街位于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西北部,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鱼骨形状要道。延寿街北起大耳胡同,南至琉璃厂东街,全长约360米,均宽不足5米。东侧从北到南与三井胡同、耀武胡同、茶儿胡同、笤帚胡同和炭儿胡同相连,西侧从北到南依次与佘家胡同、刘家胡同、泰山巷及百合园胡同相会。[1]
据《宸垣识略》记载“延寿寺在西河沿五斗斋西南,地名廷寿寺街。寺在辽金称巨刹,辽主尝临其地,金人以栖道君,及汴京所获车辇,悉置於寺。意今琉璃厂皆昔之寺基。明正统间,太原僧湛然重建,开渠得断碑,有延寿字可辨,因仍其名。”可知延寿街因北部的延寿寺而得名,延寿寺在辽金时期规模宏大,元代时候衰落,在明代修渠时发现了带有“延寿”字样的残碑一通,故而复建延寿寺,并将街道称之为“延寿寺街”。其名称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
清代的延寿寺街,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位于热闹的大栅栏街区,许多知名的梨园艺人都居住在延寿街附近。另一方面,由于紧临正阳门,距离皇城非常近,在延寿街出现了许多会馆,以供各地赶考的举人休息落脚。比较有名的有广东潮州的七邑馆,广西平乐的九邑会馆,江苏元吴会馆等。另外,延寿街最富盛名的当属东方奶酪传奇的王致和了,相传当年王致和中举后,于清康熙八年(1669)入京会试未果,迫于生计,在所住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里自制臭豆腐卖钱。后于康熙十七年租赁延寿寺街路西铺面房开设作坊,除制售臭豆腐外,还陆续添制南方酱菜,生意日渐红火。“王致和”臭豆腐逐渐成为驰名京城的风味食品,后被选入清廷御膳房,誉名“御青方”。历经300余年而不衰。
民国时期的延寿街,还是一番热闹景象,一条延寿街就足以代表当时老北京的生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延寿街这条小商业街的鼎盛时代,除去三座会馆建筑之外,其余均为门面房,共104个门牌,大小店铺近90户,供应齐全。据统计有油盐店七户、粮店六户、早点铺六户、猪肉铺六户、羊肉铺四户、百货店四户;还有馒首、切面铺、糕点铺、干鲜果铺、南酱园、香油坊、豆腐房、粉房、面筋铺、饭馆、茶馆以及茶叶铺、纸铺、布铺、棉花铺、鞋铺、绮鞋铺、成衣铺、洋铁铺、修车铺、电料行、药铺、澡堂子、理发馆等各若干户。此外,还有中西医门诊、喜轿铺、棺材铺、棚铺、当铺、冥衣铺和杠房。均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婚丧嫁娶所相关事项,不出延寿街,就全部能办。据传说:当时1937年,住在笤帚胡同最出名的住户杨小楼去世的时候,所用的棺材、棺罩、64人抬的大小杠,[2]冥衣纸人等,不出延寿街全能采买得到。由此,对于总长不过半华里的延寿街,足可以想象当时的繁盛景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延寿街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在20世纪60年代,延寿寺街改名延寿街。王致和酱豆腐店也并厂迁出,旧址改为延寿寺粮店。延寿寺庙被作为毛笔厂。原来的潮州会馆、九邑会馆也变成了大杂院,院落格局和建筑都遭到了破坏。另外70年代,延寿街开始兴建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对于街道面貌也大为改观。晚清民国时候延寿街的繁荣现象已不复存在。
图1 延寿街区位图(图片来源:崔宇航、
刘 洋、曹玺武《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现状及保护策略初探
——以北京延寿街为例》)
202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出台,文件指出“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要沿革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坚持“保”字当头,以更加积极的手段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而延寿街作为老城宣南文化的一部分,前门大栅栏文化的一部分,是最能体现老北京人民生活的一条“有记忆”的街巷,它不是传统的商业街巷,也不是居住型的街巷,而是自古以来就是以便民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型历史街区,如今的延寿街尽管仍然延续这样的便民服务的功能,但是街区活力不足,街区功能复杂,如今的店铺也缩减到了40个,街区活力已经远不如前。尽管说历史已经由从原来延寿街最为繁盛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向前推进了近一百年的时光,我们也无法恢复一百年前的街道模样,我们所力图尝试的,是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保护和更新之间寻求最优解,让街区重新焕发活力,作为一条便民服务型的文化街区,继续服务于延寿街周边的老百姓。
二、延寿街的现状
北京老城的复兴和北京老城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而从老城建筑保护层面来讲,则需要根据延寿街每家每户的详细业态、所有权情况、建筑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了解,以便于下一步制定实施策略的时候,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做到“一户一策”的设计改造方案。
(一)延寿街的街区风貌
延寿街延续了北京胡同传统街巷尺度,街道宽5 m左右,两侧以坡屋顶单层房屋为主,局部有二层加建。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灰砖灰瓦的整体基调朴素厚重,局部保留建筑装饰,以雕饰和彩饰为主,石雕作为街道的装饰点缀主要体现在大门的抱鼓石、柱础等处;较少的几处彩饰以朱红为主调,线条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但由于保护不力,大量古建筑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改造更新,致使沿街建筑古风渐褪。
位于街道两侧由房屋山墙和大门在平面位置上错动而形成的半围合空间,多被住户用来停放交通工具和堆放杂物。在随意停放的私家车、老年代步车、三轮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中,还有落满灰尘、报废的“丢弃车”。这些乱停乱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街道的空间风貌形象。街道两侧墙面各类设施摆设杂乱,电杆电线、变电箱、空调外挂机、太阳能设施、宣传栏、花池花架等杂乱无章。此外,延寿街店铺漫布广告招牌,大小不一、色彩繁杂。室外空间混乱无序,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措施。[3]
(二)延寿街的建筑情况
图2 延寿街建筑情况统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延寿街目前仅有保护院落一座,位于延寿街108号院子,原有会馆建筑两座,分别为延寿街12号的潮州会馆,延寿街33号的吴县会馆,历史建筑分别有延寿街49、61、63、67、71、73、75、77、83、85、87号院落。这些院落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是接下来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院落。
延寿街现有门牌号130个,作为便民服务型街区,街道两侧多为门面房,但目前来看,延寿街的商铺多集中在南段,北段相比之下较为“冷清”,现今多为居住之用。除此之外,两侧建筑加建情况较多,有在原来门店房之前加建,扩大经营面积的,也有直接占用街道空间,供居住使用的。还有向上加建,寻求空间的。这些都与整个传统街巷风貌是不相适应的。
延寿街历经几百年之久,两侧的建筑物大多都已经换了几番面貌。曾经的延寿寺如今变成了三层楼房,在街道口鹤立鸡群,魁德社俨然应该是新中国之后新建,人民公社时期的感觉浓厚,还有新建的延寿街49号的养老中心,各家各户改造的院落门楼门脸,使得整个街区风貌变得较为杂乱。
图3 延寿街建筑高度统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三)延寿街的生活业态
民国时期的延寿街共有104个门牌,大小店铺90多个。除去街道的三个会馆建筑,其余皆为门面房,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年之后的延寿街,尽管仍然作为服务型的街区。店铺数量骤减,但仍然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理发店、早餐店、羊汤店、清真店、糕点铺、菜铺、五金店等等。店铺主要集中在延寿街的南侧,而北侧相比之下比较安静,现今多为居住使用,鲜有店铺,远不如北侧热闹。
三、延寿街建筑改造设计策略
(一)延寿街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1、尊重延寿街原有街巷肌理
延寿街作为一条便民服务型街区,街区两侧布满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小店铺,建筑形式也很多样,除此之外,延寿街两侧还有较大的一些公共服务空间。
针对传统的建筑,可进行适当的修复,增加其结构强度,适当恢复传统建筑风貌。针对一些近现代建造起来的或者经过多次改造的公共服务型建筑,在进行改造修复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于此建筑进行一个全面的价值评估,然后根据价值评估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切忌不能一味的按照某一种建筑风格或者修复策略去应对街区内所有的建筑。
尊重延寿街原有的街巷肌理同时,还要要尊重延寿街历史的真实性。百年之前的延寿街布满各种各样的商铺,但是在这百年期间,整个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寿街两侧的建筑也经历了新中国之后的公社化等阶段,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的色彩。在改造设计中,应该在尊重延寿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具体而微,尊重每一座建筑的特点和价值,尤其不能将所有的建筑都恢复到同一时期。
2、保留并延续其街区建筑文化细部
对于延寿街区的一些店铺建筑和公共服务性建筑,因为可能建造在不同的建筑年代,其建筑构件和一些建筑装饰也可能有些不同。所以在进行建筑修复和改造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建筑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建筑细部,要与相对应的年代建筑相适应。具体来讲,比如墙壁的雕刻、门窗等做法都要尊重原有建筑。
延寿街作为一条百年商业街,两侧的建筑物大多都是门面房,所以在建筑装饰方面仍然保留传统商业建筑的特色。比如很多建筑上都还存有护檐板,以及挂招幌的铁钩。这些建筑装饰有的很多都被后来新建的建筑物挡在了后面,所以在修缮过程中要挺特别注意保护这些特殊的建筑装饰。
(二)分类型进行改造设计
针对延寿街的街道现状、建筑状况以及现今的生活业态,再加上延寿街作为便民服务型历史街区的定位,在进行街道两侧建筑立面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建筑质量、业态、建筑等级、产权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改造。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以及整饰类建筑。
保护类建筑主要针对延寿街的保护性院落所采取的措施,目前延寿街仅有108号院为保护性院落。针对保护性院落,其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所以主要采取保持原状的手法。
针对基本保持原有建筑样貌的,但是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物,则是采取局部或者整体改善的修缮方法。比如重新铺装屋面、提高建筑质量,重新设置空调管线,避免火灾的隐患。比如延寿街的77、79、81号院的改造可以列入改善类建筑的范畴。
目前在延寿街上的建筑多是一层的砖瓦房,只有位于街道北侧的延寿楼、延寿街49号的养老中心,以及延寿街81号为新建的多层建筑。在改造过程中,针对这一类新建的多层建筑,短期内先采取保留的做法,如果可以,在接下来的进一步工作中可以进行拆除,进而恢复街道的传统风貌。另外,在延寿街两侧还有一些近些年修建的仿古建筑,我们也采取保留现有建筑的措施。
“恢复性修建”是对传统格局和风貌已发生不可逆改变或无法通过修维、改善等方式继续维持传统风貌的区域,依据史料研究与传统民居形态特征规律,对传统格局和风貌样式进行辨析,选取有价值的要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传统风貌恢复的建设行为。[4]
延寿街社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各地会馆的集中地。在延寿街两侧则建造有潮州会馆和吴县会馆,根据街道中的老人的回忆,与史料相对应,确定了原来潮州会馆的位置就是在延寿街12号;吴县会馆的位置是在延寿街33号,但是自建国之后,会馆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大杂院,仅潮州会馆一处院落就居住了将近30户的居民。针对这两处重要的会馆建筑,采用“恢复性修建”的方式,适当的恢复其院落格局。除去会馆之外,延寿街最有味道和最有记忆的当属“王致和”老字号了,“王致和”自1669年在延寿街开店之后,由于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到后期甚至在延寿街上就出现了许多的“仿品”,比如“王芝和”、“王政和”“致中和”等,同样的,根据街道老人的会议,确定了真正的“王致和酱菜”的位置是在延寿街49号,但是目前是作为了街道的养老中心,通过“恢复性修建”,修改位置,恢复“王致和”老字号。
图4 延寿街西侧建筑立面设计a(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延寿街西侧建筑立面设计b(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延寿街西侧建筑立面设计c(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结语
延寿街作为一条便民服务性质的街区,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是大栅栏片区,宣南文化的一张亮眼的名片。在进行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深挖延寿街的历史文化,找到延寿街历史上最灿烂的那些时刻,进而将这些文化继续传播,发挥作用。比如延寿街历史上的会馆建筑、“王致和酱菜”等,尽管这些可能与现在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作为延寿街历史上重要的建筑物,可以适当的采取“恢复性修建”的方法,做为今后向外界展示延寿街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延寿街在上世纪店铺众多,如今店铺减少了一半,考虑到古今生活与便民服务的巨大差异,在改造过程中,可适当恢了一些目前接到缺少的店铺种类。最后,大到老城复兴也好,小到历史建筑的修缮也好,都需要我们做一番绣花功夫,尽管现在不可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拆迁了,但是也要避免进行大刀阔斧、直接照搬套用的设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服务人民的宗旨进行延寿街的更新改造,使得延寿街在保持传统的情况阿西注入新鲜的血液,助力北京老城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北京百科全书 宣武卷》编辑委员会编.北京百科全书 宣武卷[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2.36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宣武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宣武文史 第5辑[M].1996.41-46.
[3]崔宇航,刘 洋、曹玺武.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现状及保护策略初探—以北京延寿街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5):34-36.
[4]马炳坚.北京四合院“恢复性修建”的几个相关问题(下).[J].古建园林技术.2018(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