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孙美霞
[导读]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护理措施组和综合护理措施组,每组各25例。传统护理措施组施行传统的护理对策,综合护理措施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护理后,综合护理措施组的SAS评分低于传统护理措施组,PT、APTT值均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措施组患者术后开始活动时间、进食流食的时间均早于传统护理措施组,抗凝药物使用配合度、康复锻炼遵医行为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措施组深静脉血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措施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手术护理中有良好的作用,可改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遵医行为,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综合护理;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言: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少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常有患肢肿胀、体温升高、浅静脉怒张等症状表现,未及时治疗引起肺栓塞、患肢缺血性坏死等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完全丧失下肢功能、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护理措施组和综合护理措施组,每组各25例。综合护理措施组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3~66(25.21±2.41)岁;其中合并肥胖有5例,合并冠心病有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有7例。传统护理措施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67(25.27±2.21)岁;其中,合并肥胖有6例,合并冠心病有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有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措施组
        施行传统护理措施。
        1.2.2综合护理措施组
        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补液护理: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时,由于手术期间大量液体流失,体内血液高凝,需要给予有效补液,保持有效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1]。②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戒烟,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术后要避免高胆固醇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提高免疫力。③保温: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行下肢手术时采取温热措施,如果体温过低需要及时给予被子保暖[2]。④术前活动:对于具有高风险因素(如静脉曲张、小腿水肿和吸烟)的下肢骨折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有效实施健康计划,并进行足部运动。⑤术前评估:主要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全面了解和检查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血液传统和血液凝固情况,并进行综合治疗[3]。⑥适当提高体力活动度:术后早期指导下肢骨折患者被动运动,如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屈伸活动,上下肢按摩等,如果下肢骨折术后24h内手术状况良好,则鼓励患者起床;术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按摩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实验室检测患者的PT(s)、APTT(s)等血液生化指标。
        1.3.2术后临床康复指标记录术后开始活动以及开始进食流食的时间、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的配合度、康复锻炼遵医行为等。患者遵医行为的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遵医行为越好。
        1.3.3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统计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主要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占总人数的比例为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度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生化指标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PT、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措施组的SAS评分低于传统护理措施组,PT、APTT值均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康复指标比较
        护理后,综合护理措施组患者术后开始活动时间、进食流食的时间均早于传统护理措施组,抗凝药物使用配合度、康复锻炼遵医行为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综合护理措施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4.0%,传统护理措施组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为24.0%,综合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综合护理措施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25例,满意率为100.0%,传统护理措施组对护理满意的有20例,满意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
        3讨论
        骨折术后患者受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限制,进而引起DVT形成,分析原因是:部分群体对手术效果及疾病诱因缺乏正确理解,易致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不敢下肢活动,引起静脉血液流动滞缓、大量积聚白细胞现象发生,基本活动范围内逐渐形成内膜损坏,激发凝血流程、形成血栓,未及时治疗影响预后效果,因此王彬彬学者认为,早期行对症护理尤为重要[4]。本研究中,传统护理措施组施行传统的护理对策,综合护理措施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护理后,综合护理措施组的SAS评分低于传统护理措施组,PT、APTT值均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措施组患者术后开始活动时间、进食流食的时间均早于传统护理措施组,抗凝药物使用配合度、康复锻炼遵医行为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措施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低于传统护理措施组(24.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高于传统护理措施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手术护理中有良好的作用,可改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遵医行为,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佟春荣,张新,王丹,曾琳,张璐,李小威.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20):179-180.
        [2]郎秋梅.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2):58.
        [3]苗庆玲.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9):106-107.
        [4]林建华.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5):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