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 252400
摘要:对此,本文首先讨论了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分析了常用的信息化技术,并提出了优化提升措施,希望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技术
1引言
在工程质量监督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现场施工情况,有效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效率,同时对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我国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常用的信息化技术分析
2.1BIM技术
BIM是基于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数据,通过数字信息仿真并建立建筑模型来模拟建筑的真实信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筑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协调统一,对设计工作中的错误、遗漏和缺陷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以为业主提供立体化的形象设计,更清晰地表达对工程的质量标准,有利于各方的质量控制工作。此外,利用3D数字化图纸可以更加准确的对建筑各项信息进行描述,如钢筋布置、预留孔位置、构件尺寸和装配接口信息等,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中出现的错误。
2.2大数据技术
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通常工期较长、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多,并且有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处理。因此,如何将这些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与快速处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复杂的非关联数据信息中挖掘到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价值信息,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对症下药,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2.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物的信息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将一个个孤立的设备整合成完整的数据网络,用以网络化的监视和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场施工设备中,比如施工设备的远程诊断、现场施工的远程监视等,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工地,实现整个现场施工过程的远程管理和监控,促进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实现,对提升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4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指将数据信息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上,从而提升网络上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数据处理熟读。工程质量管理中有效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整合和配置现有的企业资源,如建设、设计、监理、质量控制和物资供应等,将本地数据信息转化为一个包含网络操作环境、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强大统一的云计算平台。通过利用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跨地区、跨部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3.1重视度普及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由于过多地依赖传统监管模式,当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相关人员对信息技术和管理过程认识不够全面,对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并没有清晰正确的概念。而有的管理人员则存在对计算机应用不够熟练等问题,缺乏深入调研和有效实施,导致监管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延缓了信息技术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和发展。
3.2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日渐深入,统一的建设标准成为信息化的必要基础。
统一的建设标准有利于打通软件之间的流通瓶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可以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各省的实际发展和数据平台的构建不同,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管理工作整体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我国建筑行业至今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较为突出,各地信息交互水平不高,不利于资源共享,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信息化发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体系建设机制同样不够健全。诚信体系是根据各方责任主体的不良信息、违法信息、欠薪情况以及工程质量安全行为等信息建立起的失信行为企业和个人的“黑名单”,是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信息化平台中缺乏完整的诚信评估体系,导致各地评价指标不统一,诚信评分没有可以复制的经验供参考,造成诚信机制不健全,奖励机制不健全,责任人问责机制不严等问题。
3.3信息化技术人才的流失
由于实际中的建筑工程大多具有工期较长、周期性长、人员流动性大等特殊情况,造成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人员也不能持续完整的监督整个建筑工程。加上人为环境、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导致专业技术人才较为匮乏,特别是同时熟悉建筑行业和懂得信息技术开发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的短缺往往导致软件开发需求不清晰,应用维护水平较低,研发速度较慢等问题。
4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完善提升建议
4.1加强信息化系统筹力度
当前,我国各级各地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积极开展了工程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工作,但各地的信息化系统较为分散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还存在信息化系统统筹力度不强的问题,体现在建设施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较快,而与上级监管部门存在信息共享不通畅的现象,因此要建立完整的一体化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打通从政府、企业到施工现场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而提升质量监督效率和实际效果。
4.2提升信息化工具通用性和兼容性
当前,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工具种类较多,各个地区采用的数据类型、技术标准以及软硬件工具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进行有效整合,与互联网思维中的通用共享性原则相违背,不利于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对此,我国应该着力提升信息化工具通用性和兼容性的问题,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以利用标准化软件对已有的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数据的通用性,建立用户更多、数据规模更大、信息资源更丰富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
4.3建立健全体制并大力发展人才
积极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诚信体系建设机制,使其更好地在信息化中发挥作用;统一并规范化各地的信息化标准,打破数据之间的流通瓶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完善的相互关联的动态数据资源库,从根源上完善信息的搜集、处理、分类等信息化的程度,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数据的开发利用,最大化地发挥数据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大力培养建筑行业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有效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监督工作的效率,特别是随着BIM、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从施工现场到政府监督单位之间的一体化监管,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缺位,未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系统将朝着更加开放、共享性更强和互动性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建筑工程的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邦军.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研究[J].天津建材,2013(4):35~38.
[2]吴瑞卿,黄俭,关而道.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工程质量,2012(增刊2):4~7.
[3]莫前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11):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