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曾振杰
[导读] 摘要:水运工程项目存在着较多的特征,如施工时间长、野外作业等。
        广西南宁宏港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运工程项目存在着较多的特征,如施工时间长、野外作业等。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BIM应用除了属于一种现实问题之外,还属于相应的管理问题。通过对水运工程具体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BIM技术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终将演变成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工具,所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BIM技术;水运工程;技术优化
        引言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BIM概念是在2002年正式引入我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国相关人员所熟知、接受,截止到现在,该技术已经大面积渗透到了具体工作当中。针对水运建设行业来说,其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依然有不少工作要做。虽然道路充满荆棘,然而在最近几年里该行业逐渐试着把BIM技术渗透到勘察、高桩梁板施工等环节中。
        1 BIM技术的主要特征
        第一,可视化特点。针对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其充分体现出了比较显著的可视化特征,该特征通常体现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将三维立体实物当作抓手,旨在从源头上降低危险问题发生的次数。第二,模拟性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来说,其属于一个关键优势体现,可以加快施工操作的进度,事先对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预知,在整个环节中可依赖于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好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将风险减少到最低。该特征的表现可以实现针对项目的虚拟化施工操作,这样就可以对施工方案是否可以比较科学进行科学判断。第三,协调性特点。相关人员在对该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其在协调性方面呈现出来的优越性较为突出,为了进一步保障所有部门与全体工作人员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保障相应具备突出的协调性优势,旨在促使矛盾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该技术在水运工程项目的有效运用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对整体工程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保障该技术可以协调所有单位的任务职责,充分保障相互之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合作,这样也就可以在无形当中让施工操作的流畅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 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勘察阶段的应用。该技术在勘察阶段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的勘测阶段记录存在模糊情况,无法将勘测的实际状况展示出来,不得不进行额外的研究,显然这样必然会阻碍到施工进度。而随着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勘测的数据均能够进行录入,紧接着借助于该技术衍生出与之相匹配的地质图,该地质图能够促使相关队伍详细观察实际状况,这样就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为工程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第二,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BIM技术在地形测绘环节中最为突出的应用就非三维成图莫属了。对原来的测绘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后,可以得知:其通常还是以人工处理方式为主,对某些已经获得的数据信息做好手绘工作,继而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地形图。针对该地形图来说,其无法将具体的地形充分的展示出来,而基于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下,GPS技术以及GIS技术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均能够借助于该技术加以运用,制作出生动形象的三维图,该图形能够将地形的实际状况充分地展示出来,显然这对提高工作水平大有裨益。第三,场地设计中的应用。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水运工程的场地涉及面很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种工程:一是陆域形成工程;二是基坑开挖工程;三是疏浚工程。在对该技术进行充分使用的时候,勘察以及测量数据能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示给相关设计者,为统计以及查询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应有的便利。在场地设计期间,三维地质模型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场地挖填指明方向,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是针对查询还是输出等方面都非常突出,基于三维模型的有效支撑下,还可以达到工程量输出的目的。
        2.2 BIM在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第一,高桩梁板施工。无论是针对工程量计算耗时长还是数据处理实时性不强等问题来说,均可在充分借助SD-BIM技术的同时,藕合成本信息维度,旨在为动态、及时地把控施工成本以及进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结合相关调查可知,王崇等相关研究人员在ReVlt软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高桩码头模型,促使可视化施工、碰撞验算等相关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第二,板桩施工。霍世鸿等相关研究人员对于板桩施工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借助于该技术对板桩构件与施工过程做好建模工作,让施工可视化并展开工期规划工作,存在着较强的显著性。
        2.3加强BIM技术的优化
        第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标准化体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标准的制定与BIM应用水平和实施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此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缺少标准的BIM应用,那么就不能让其系统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BIM标准框架体系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标准;二是对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
        第二,应当对以下几种平台做好横河迭代工作:一是进度-造价控制平台;二是建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把BIM软件和我国以下几种标准融为一体:一是水运工程规范;二是BIM设计施工标准,旨在确保BIM技术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王帅等相关研究人员借助于BIM协同设计在该行业中的运用,并将某工程项目当作论述对象对比分析了协同设计与传统设计模式,请看表1所示。
        表1  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和原有设计模式的对比分析
       
        结语
        BIM技术的发展早已趋于成熟化,同时还在社会每一个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推崇。在水运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借助于该技术的大力支持,能够将施工水平以及质量加以提升,让工程的生产水平、工期等方面得到科学把控,针对水运工程的发展来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当重点强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正鹏,唐鑫.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现状与实施模式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12):25-27.
        [2]张洋,胡伟,祝怀冰.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7):111-112.
        [3]郑志彬.BIM技术在水运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交通科技,2020(01):120-123.
        [4]倪寅.BIM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8(04):128-133+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