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大量的能源消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因素,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建筑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民生福祉,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张。但作为能耗大户,存在资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建筑节能的切实可行性,但面对总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如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从源头更有效、更合理地控制建筑能耗,是每一个“建筑人”都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评价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问题。基于诸多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热点,建筑业作为资源使用的重头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刻不容缓。近年来,除了实行绿色施工、使用环保建筑材料外,“绿色建筑”以其巨大的生态效益,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
1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始于1960年,由国外学者首先开始提出生态建筑新理念。随后,70年代全世界的石油危机的出现让各国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投入,各种节能技术出现并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建筑行业也在积极寻找高效的节能策略。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达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节能减排成为建筑师设计理念的新要求。从90年代初伊始,世界各国开始发展绿色建筑,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步入了相对成熟的实施阶段,有比较完善的推进实施机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评价体系。而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相应政策法规对我国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在我国,80年代随着建筑节能问题的日益增加,绿色建筑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发展至今,目前由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下设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两家机构来具体开展全国范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措施
2.1理论层面管理
理论研究层面上打造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将这两种有效融合,打造健全的理论体系,为实际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推行打好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单位和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而且,在研究理论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到实际应用的时间不长。而对于那些在建筑行业中占据很大分量的企业来说,需要在原有的技术研究基础上尽早建立绿色建筑研究单位,在实际的研究中积累相关的管理经验,促进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顺利开展,并且,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手段收购或合并一些建筑单位,壮大自身。
2.2技术驱动层面管理
技术驱动层面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开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努力攻克绿色建筑方面的难关,在有关研究方面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引进并不是直接照搬的,还需要有关的技术人员研究和消化,不足之处也需要改进,将这些技术转变成自己的技术,健全建模的标准,为企业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支持和政策优惠。建筑企业需要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也可以与实力较强的软件公司合作,强强联合,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2.3实践推广层面管理
实践推广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途径。在实际的推广中,有关的企业或者是单位需要提高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认识,重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同时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实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增大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有关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保障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在法律中,需要明确各级的责任。政府部门也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增加相关企业向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转变的积极性。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企业自身的观念需要转变,提高绿色建筑的意识,定期的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企业内部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3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评价策略
3.1管理指标
所谓管理指标是指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组织体系、参建人员、信息资源是否能够得到科学、协调的管理。管理指标包括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层的参与度、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配置等。其中管理层参与度是指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对项目的宏观决策及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理念的落实与执行,管理层的参与程度越高,绿色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越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就越高。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绿色建筑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保证绿色建筑理念渗透在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此外还要制订科学的培训内容及合理的培训频率。人力资源配置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项目各个阶段的参与者、决策者、执行者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因此人力资源配置还充分考虑各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分配合理的工种及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环境管理指标
环境管理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区域性污染、环境恢复、室外景观等三个方面。区域性污染是指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有害气体、污水、噪声、固体建筑垃圾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控制,减少扬尘,施工场地要做好硬化处理,并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建筑施工产生的污水要做好水处理,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并有效治理项目周边潜在的污染源。噪声污染也是绿色建筑项目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消声隔离措施,减少噪声污染。固体建筑垃圾则要做好建筑材料的分类,并做好垃圾的回收利用。环境恢复是指项目开发前与开发后,环境恢复情况、恢复生态环境的投资情况等。室外景观是否满足绿色建筑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即建设绿地面积比、室外景观生存周期、室外景观耗能量等。
结语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主流,它倡导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污染排放,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然,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的管理与评价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在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万欣,秦旋.基于实证研究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J].建筑学,2013,29(02):54-61.
[2]王淋,马力,于洋.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绿色建筑项目关键风险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6):50-56+100.
[3]秦旋,荆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探索[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08):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