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探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沙静馨
[导读] 摘要: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之后,苏联乘胜追击,向德国法西斯发起全线进攻。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1756
        摘要: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之后,苏联乘胜追击,向德国法西斯发起全线进攻。然而,“法西斯强盗在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各民族之间划分了深刻的鸿沟”,英国和美国对苏联的担忧增加,使得苏联与英美的关系出现了危机,1943年5月, 以开展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突然宣布解散,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虽然到中苏分裂之前, 共产国际还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继续存在, 但是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斯大林为什么要在1943年5月解散共产国际,共产国际的解散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这些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共产国际;解散原因;中国革命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写道的: “共产主义革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它将在所有文明国家同时发生……,它是世界性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1]根据这种构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成立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来开展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根据这种思想,在1919年3月创立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它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机构,是作为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而建立起来的,各国共产党只是它的一个支部。1934年是苏德战场发生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迅速地和有效地组织一切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国际性的集中组织早已感到不大适宜,这种情况至近来乃特别显著”。[2]这样,共产国际的解散于1943年春开始被提上了议程,并于6月9日发表了由季米特洛夫代表主席团签署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通告》。至此,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一、共产国际的解散原因
        (一)无法适应各国实际复杂国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比过去变得更加复杂,其变化也更加迅速。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要争取最迅速地战胜敌人所必需的民族高潮和群众动员”,只能由“各个国家底工人运动先锋队,在本国范围内,最好和最有成效地实现”,[3]而共产国际这种高度集中的统一的国际组织,远离各国的实际,在过去情况比较单纯、变化还较不迅速的时候是适合的,但面对这种非常复杂而又迅速变化的情况,是无法适应也无法胜任的。斯大林曾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解释道:“实践证明,即使马克思和列宁,在目前情形之下也无法用一个国际中心来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人运动实施领导。尤其是在战争条件下,情况如此复杂——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共产党组织的任务是推翻自己的政府和采取失败主义策略,而苏联、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共产党则相反,他们的目标是全力支持自己的政府,以便尽快地消灭敌人。当共产国际建立之时,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认为我们有能力领导所有国家的运动,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误。如果让国际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对国际的声誉造成损害,而这种情形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二)各国共产党逐渐成熟
        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都是伴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而建立和成长起来的,至1943年大约有20年左右的历史,建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共产国际给予各国很大的帮助,使其革命斗争取得巨大的成绩。经过了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各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已经成长起来,在政治上已经成熟。随着各国共产党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基本具备独立解决本国问题的能力,另外,各国的具体情况、革命目标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共产国际这种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应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在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身经百炼的优秀干部。自一九三五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共产国际即没有干涉过中国共产党的内部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4]但是,共产国际“过于强调集中统一领导,忽视各国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这种领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些要求独立的共产党支部对共产国际的不满,加速了共产国际的解散进程。
        (三)考虑苏联自身利益
        二战爆发之后,苏、美、英等国家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战争胜利准备了更为充足的条件。但是由于参战国家众多,并且各自都为自己利益考虑,缺乏真诚的合作。苏联和英、美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当苏联军队打退法西斯德国的疯狂进攻之后,必然要向西推进,消灭希特勒的军队,而这时,英、美等国家就不能不疑虑共产国际曾经提出的“世界革命”的纲领,“世界革命”当然包括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英、美等国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而这时战败的德国大肆宣传布尔什维克想要统治欧洲,使得资本主义阵营的英、美等国更加消极对待,甚至在1943年2月14日《纽约时报》曾报道:“随着红军向前推进,他们也使许多人的心里产生了疑问,不知道写在他们旗帜上的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无论是与英法结盟,还是与德国联手,苏联都必须借助于一种资本主义的力量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共产国际因此很难再喊出世界革命的口号。作为世界革命的大本营,共产国际存在的逻辑基础已经动摇,虽然苏德秘密条约的签订,给莫斯科带来了眼前利益和脱身于战争的短暂时机,但是,却在道义、信仰以及国际力量的聚合等方面,从根本上打击了苏联和共产国际。


        苏联与英、美在反法西斯基础上建立的联盟, 随着战争的进程有不断加强和长期化的趋向,共产国际已经成为莫斯科推行其对外政策的严重障碍,因此,为了盟国的团结,为了统一战线继续发挥最大的作用,苏联也为了消除盟国的疑虑,就正好在此时解散曾经打着“世界革命”旗号的共产国际,向英、美等盟国和世界表明,苏联已经放弃了“世界革命”的念头和想法,这样,就能抓住继续和英、美等国继续合作的主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的凝聚力,早日取得战争的胜利。鉴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及其拥有的实力地位,在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出现危机的同时,美英在与苏联就战时问题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进行磋商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苏联合作、满足苏联利益的意愿,并且,这些磋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42 年5月,在莫洛托夫对英国进行访问期间,苏英两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其中除了规定有关两国在战时进行合作的一些问题之外,还规定两国要承担战后共同行动与合作的义务。1943年5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给斯大林,希望与斯大林在夏季举行会晤,解决战时问题和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面临着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关系,解决战后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苏联利益的机遇。正如所言,共产国际一解散,就受到了欢迎,认为这是“系友好表示,尤其对于美国为然。此举预示联合国家在进行作战时,将有更为密切的合作。”
        二、共产国际解散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其影响下,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的革命、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的成绩。共产国际解散之初,中国共产党或许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接受并适应了这一事实。长远来看,解散共产国际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明智举动,共产国际的解散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终结,同时又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对中国来讲,共产国际的解散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解散也为中共带来了机遇和发展。
        “特别使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是它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一九二四年,当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帮助了国共合作的形成,随后又帮助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再则,当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期间,中国革命处于最困难地位的时候,它又声援了中国革命的人民。最后,在一九三七年以来的六年抗日战争中,它又号召各国支部及各国劳动人民,帮助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总之,在共产国际存在的一切时期中,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是尽了它一切可能的力量来给予援助的。”[5]共产国际的解散促进了第二战场的开辟,扩大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德国投降后,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岛、长崎,苏联对日宣战,这一切都对当时的中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有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认清形势,并迅速作出了应对,毛泽东曾说:“革命运动是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每个国家的国情、具体情况都不一样,中国革命“甚至比俄国革命还更复杂”。[6]周恩来也指出:“共产国际的解散,有一事却需要特别说明,即是中国共产党要更负责地独立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界革命指挥的约束,自主处理本国事务,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更为成熟,在政治、思想、组织上更加的独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本国国情出发,指定适合中国发展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三、小结
        共产国际从1919年正式成立到1943年正式解散,期间共存在24年,作为二十世纪发生的一段重要事件,共产国际解散原因的争论至今任在继续。共产国际的解散无疑是适应当时发展趋势的,虽然存在时间并不长久,但在其存在期间,共产国际同帝国主义和各个反动派进行过英勇斗争,批判了第二国际,捍卫并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各国无产阶级觉悟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推动了西方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对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从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中借鉴经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1页。
        [2]《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页.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第196页.
        [4]《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页.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38-1943)[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第631页.
        [6]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J].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