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东丽区委党校 天津市 300000
摘要: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谈及疫情防控斗争,第一次讲到人民至上,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既有科学理论思想指导又符合人民意愿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向我们系统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容,人民至上的理念蕴含其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
一、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丰富内涵
(一)人民至上内涵丰富。人民至上是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具体实践始终体现人民的立场和观点。革命时期党中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改革时期提出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为判断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提出“三个代表”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要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新时代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构成了人民至上价值的丰富内容。
(二)人民至上核心要义。人民至上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内在有机统一的。其核心要义,一是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什么向往我们就去做什么。二是一切依靠人民。习总书记多次称赞人民的伟力,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毛泽东也曾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依靠力量。经过不懈奋斗,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党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继续奋斗。有上帝和我们一起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三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肩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全体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发展为了什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人民满意、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共享发展的红利。如果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没有让人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毫无意义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特征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蕴含着鲜明的党性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一)鲜明的政治性。每一个制度都有其政治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鲜明的政治目标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代表着我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和制度的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讲政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的制度保障。
(二)鲜明的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制度运行的生机与活力。
鲜明的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国家制度最为根本的标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鲜明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党和人民不断尝试、付出艰辛努力的实践中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充分结合中华几千的文明、近百年的兴衰、新中国70多年的沧海桑田、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形成的宝贵成果。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只存在依据现实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持续不断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也必将突出其实践性,进一步彰显优势不断成熟和完善。
三、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突出人民在国家制度中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本质上体现了人民至上。人民至上体现在党的领导制度、民主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这也正是我们制度具备显著优势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实现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中形成和完善的。什么样的制度能更好的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们合法权益,就是我们追求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中,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最终的评价标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逐渐形成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充分发挥和依靠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不断形成和完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制度中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相关制度、监督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体现着我们党要依靠人民来监督和评判,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同样需要党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和完成。始终把人民的支持作为我们党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用心联系服务群众,用心引导教育群众,用心组织凝聚群众,用心解决问题帮助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领导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新中国成绩70年来,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不仅是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在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之中,人民不断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红利。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人民不仅要把蛋糕继续做大,还要更好地把蛋糕分好,释放改革发展的红利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正是在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如,我们党要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构建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疫情的考验我们积累完善了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等。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是一个国家拥有的最大竞争力。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课题信息:本文系天津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研究“相关论文成果(编号:DXXTKY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