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618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价值无论是对受教育的个体还是社会功用方面,都极有必要融入审美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过去以教育者为核心的硬性灌输式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动适用模式的转变。本文以中华美学精神、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文化自信为基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华美学、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建立起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为一种不以主体意识为转移的主客体关系,通常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性质与人的本性、目的及发展等是否具有一致性、适应性、相近性的关系。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关系,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全面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表现得尤为突出——和人类社会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进步1。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生活所发挥的积极有利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价值无论是对受教育的个体还是社会功用方面,都极有必要融入审美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过去以教育者为核心的硬性灌输式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动适用模式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想的践行路径的理论依据。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关系生成、演进的基础和根据,从而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和本质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真正科学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开放性。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想的践行路径需牢牢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美学为基础,充分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优秀成果,重视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结合新媒体微传播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铸就时代特色、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大力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
一、以中华美学精神为着力点,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审美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社会功效,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美教育。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审美,重视和谐、强调“天人合一”。突出“和谐之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审美精神的首要特征。“中庸”的审美范畴很早就在中国出现。此外,“美善相乐”强调美与善互补,善是美的内涵与基础,两者相得益彰。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的“里仁为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等,都对此作了明确的表述和限定。“天人合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辩证统一,既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和自身的“主体和谐”,蕴含着人类主体与世界所有客体之间的“大和谐”。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天人合一”思想中的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其中有益的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文化载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就可以从“天人合一”思想中找到思想渊源,汲取其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和当今社会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要从宏大转变为普通。
前者强调人的崇高境界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而后者则强调现实生活的平凡世界,教会人们幸福生活的意义2。两种叙事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一不可。宏大叙事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终极关怀的表现。宏伟叙事与平凡叙事的融合,有助于消除一系列崇高与庸俗、眼下与将来、生存与虚无主义的无意义的对立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来抑制物质化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肤浅空洞的道德诉求,而应照顾到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紧扣现代科技文化的务实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善、美的道德体验才能真正得以彰显,实现道德超越与生命升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采用多种方式,诸如讲解、报告、谈心、表扬、动员、访问等过程中,应该使用准确的、流畅的、给人以力量的艺术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原理具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强烈的逻辑性,但不是刻板的,有时严肃且枯燥,但也存在感情色彩。本该很容易被理解的道理,却用难以理解的生僻词语来表达,就如同批评和教训,弄得人们听而生厌,头晕目眩”4。
三、立足美的时代特色,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宣传在对新时代内涵作出科学判断基础上产生并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是我国立足世界民族中心、持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这是新时代区别于以往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美的时代特色,在结合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历史的视野,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也需要掌握中国话语。用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中国话语不是简单的讲中国话,不仅仅是某种新的语言的建立,而是话语方式的确立,进一步而言,话语方式的背后是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既是我们的精神、思想、文化,故事背后的客观背景与时代内蕴是更加有意义的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的内容,讲中国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也不是只讲感性的故事,讲中国故事是为了了解中国现实,传递中国声音,发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构建社会整体思想道德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主动去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去引导自身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反观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存在诸多困境。究其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都存在忽视学生或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观情感需要。人们总是向往美的东西,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缺乏主观美的体验,则无法提高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门美的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内容就在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按着美的路径去设计、去执行,才能更好地寻找、发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62 页。
[2]蒋红群:《论现代性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形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年第 9 期。
[3]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4]华棋:《思想工作创新谈》,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