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为使热水供应更为便利、安全且节能,应重视建筑热水系统设计。本文首先指出热水系统管网布置问题,介绍了节能型热水系统,并从热源、管网及用水点入手,就如何保障热水系统安全提出相应措施,以作借鉴。
关键词:建筑;热水系统;问题;优化
在不同需求场景下,热水系统设计也有较大差异,如高层住宅、宾馆、公共浴室、养老院等,要想提升其质量、档次,自动节能、安全可靠的热水系统是必须的,但在当前,热水系统冷水浪费与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更需提高重视,深化其节能、安全设计,提高热水系统使用效能,下面将就此展开详述。
一、热水系统管网布置问题
冷水浪费问题较为普遍,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诟病,较多无效冷水水量的产生,会加剧热水系统浪费,而其根源主要在于:
(一)循环方式选择不当
对于部分建筑,所采取的是局部热水系统,尤其是对于套内面积较大的情况,如别墅、大平层等,用水点距离较远,热源分布也不均衡,尽管有关标准明确要求热循环设计,然而在建设初期,因成本考虑,循环泵、回水管等往往被忽略。而且,在以即热式热水器为热源的系统中,往往也难以构建循环系统。同时,因使用需要,有的系统设计为定时热水供应,如公共浴池,往往也不会设计热循环系统,无用冷水排放是必然的。此外,还有的采取干管循环,然而由于部分支管不支持热水循环,也将带来较多冷水浪费。
(二)管网设置不够合理
具体问题有:首先是未采取同程布置,导致较远水管中无法保障足够流量,而在系统加热临近水管,则会发生短流问题。其次是用水点设计不合理,带来热水水压差问题,以至于出现无用冷水或者是超温或低温水。最后是未合理选用循环水泵,与热水管网并不匹配。
(三)温控及配水装置性能不佳
部分温控装置在使用过程,其灵敏性不够稳定,很难控制水温,消耗过量水资源。在进行热水系统设计时,通常是从循环系统、热水管网布置和循环形式这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局部热水系统而言,需要布置回水管和循环泵来处理不循环管道(不低于7m),在选择热源时优先考虑使用半容积式或者容积式热水器,起到一定的循环作用。根据相关规范,热水循环应当存在于立管和干管中,同时还需要保证建筑温度超过指定热水温度。在使用支管循环时应当考虑计量问题,尽管回水管等位置已经存在水表,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计量误差,例如未使用热水时会出现读数异常情况;同时循环管道连接形式也会影响支管循环,此时应当考虑放弃回水管,使用自控电伴热带来实现支管水温的稳定性。
当涉及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管网时,一般选择同程布置的形式,有利于实现阻力平衡,提高循环的稳定性。当同程布置难度较大时,应当选择安放限流阀和温控阀等设备来提高循环效率。在采用分区供水,选择减压阀分区的情况下,一定要合理布置减压阀位置,避免打破回水点压力平衡,进而影响支管循环。当需要安放循环泵时,优先考虑机械循环方法,实现热水和冷水的同源供应,维持用水点的压力平衡,改善热水循环效率。
二、热水系统的节能
通常情况下,在排除维护、管网设计、产品性能等因素后,热水系统节能是由热源本身决定的,常用节能热源有:
(一)热泵热水系统
该系统低温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地下水、空气和地表水,所使用的传热媒介为水,当需要加热热水供应系统时,一般通过汽压缩热泵技术来实现,此时会造成电能损耗。热泵本质上属于制热装置,具有高效节能性,制热效率极高,甚至超过了400%,与传统电热效率相比较,节能效果得到明显改善(4倍左右),当涉及到冬季气温不太低的区域,一般选择使用该系统。
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关内容如下:当所需热水温度需要超过55℃时,通常很难实现。普遍性出水温度一般低于50℃。
热泵热水机组热媒一般不考虑高温水和蒸汽,加温冷水耗费时间较长,一般采取反复循环加热的方法,为了保证热水及时供应,克服高峰用水的弊端,需要选择贮存体积大的换热器。在当前能源结构下,热泵系统的经济性需与常规能源比对,在投资热泵系统的工程中,初期成本投入多,与传统的燃煤锅炉相比,经济性具有一定劣势,但在社会环境效益上,热泵系统性能更优。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建筑热水系统中,该系统最为普及,而热水的制备并非以太阳能为单一能源,而是要配合燃气、电能等,以实现不间断热水供应。出于节能环保考量,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使用上,均出台相应规定要求,对其发展与普及极为有利,而且太阳能热水系统适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展,例如可用于泳池加热,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热水系统的安全
出于系统安全考量,应从热源、管网及用水点等多个方面,落实好热水系统安全要求,具体如下:
(一)要保障热源安全
首先是针对换热器,尽管其中设有温控阀,但仍存在失效可能,此时会使换热器内部温度失控,严重超出水温范围,如此将造成结垢问题,并因超温水而造成用户烫伤。应有效预防超温问题,既可以选用特定温控阀,增设相应超温保护功能,还可单独安装超温报警装置,确保换热器使用安全。其次是针对集热器,其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及安全。在设计上应使其在“闷晒”下满足安全要求,为达到防过热要求,应在系统中合理设计警戒温度,然后以温度为变量控制电磁阀,通过排水、引水的方式,限制集热器温度。还应提高集热器内部压力,避免因高辐射热而出现沸腾,当温度超标,还可全部排出相应介质,确保集热器安全。最后是针对加热器,主要考虑的是生物安全,重点防控军团菌的产生,应当合理调整供回水温度,考虑军团菌生存环境特点,供回水温度始终维持在55~65℃范围,可基本杜绝军团菌问题。
(二)要确保管网安全
首先要抑制管道有害菌滋生,应当将热水管网温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原则上应当超过60℃,同时,还需要重视管材选用工作,优先考虑使用铜制热水器,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然而铜管造价较高,会增加热水系统成本。因此应当首先考虑管网热水温度这一方面,避免出现细菌滋生现象,较多适用于养老院、医院等区域。其次,要避免出现水锤效应,考虑泵组和管网在水锤作用下都会遭到破坏,当出现供水泵突发停止情况时,很容易形成水力振荡,也被称为水锤,因此为了防止出现管道安全问题,需要选择专门的防水锤产品。水锤也经常出现在冷凝水管道和蒸汽管道,此时应当借助防水锤器和汽水分离器来缓解或者防范这种现象。
(三)确保热水用水点安全
当涉及到热水用水点安全控制时,主要是从杜绝细菌传播与防烫伤这两个方面做起:为了实现防烫伤安全控制,应当提高系统压力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用水点冷热水压力不稳定情况,降低发生烫伤事故的概率。在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当考虑使用恒温龙头。其中在公共浴室一般选择恒温混水阀,而台盆恒温龙头一般适用于室内卫生间。为了实现防菌控制,优先选择脚踏式水龙头。高档公共场所一般选择冷热水混合型水龙头,在使用光控冷热水混合龙头时,受光辐射作用,当手碰电磁阀时,水就可以流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热水系统应用中,用水安全、便利及节能要求,往往是系统设计的重点。管网循环的实现,主要借助各类阀门、三通等构造,而冷、热水压力要想维持平衡,通常需采用冷热水同源设计。在系统节能方面,则要善于应用新型热源,发挥好太阳能、热泵等优势。不仅如此,热水的制备、输配及其配水点均要重视安全,要以科学手段,确保热水系统本身及使用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梅博轩,苏晞,邓福生,王晨旭,杜智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2):100-103.
[2]鲁建男.简析住宅建筑户内热水系统循环设置[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95+197.
[3]张健.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方式选择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