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41119870201XXXX 浙江志宏建设有限公司 3140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高支模施工技术逐渐应用到建设工程中,一方面促进了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建设工程的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高模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高模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优势,提高为建设工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建设工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1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1.1生产事故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通常采用高模板支护技术,需要面对混凝土转换层。此外,由于高层建筑通常具有较大的横截面,也有可能有一个中央开放式中庭,这导致了高模板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如果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操作工艺有问题,很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一旦发生生产事故,不仅会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发生生产事故时,项目需要从新采购的材料中修复出问题的地方,这需要额外的时间,这期间还将产生项目计划外的人力资源和机械租赁费用。
1.2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高模作业需要在高空进行,这就导致了监理人员在高空作业时不方便监督。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监督管理问题,在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监督管理中由于其不便,技术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更加突出。监督管理的职能是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计划执行,因此有必要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出现监理问题,工程的进度、质量或成本都会超出工程计划的范围,但又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工程风险的增加。这种监督管理,不仅是项目原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而且由于人为因素会增加项目的风险。因此,项目成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1.3施工人员技术有待提高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在高支撑模板施工工艺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如果施工技术人员在操作工艺上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较大误差。采用高模板技术的高层建筑,其稳定性和承载力都很高。但是,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或者由于自身技术问题,很难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完成施工,这将导致预期结果与高模板应用结果之间的较大偏差。支护模式稳定性高、承载力高的优势并不明显。建成的楼房甚至可能成为豆腐渣工程,严重威胁用户和楼房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导致用户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还会导致施工各方的介入,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如果出现技术问题,隐患非常严重,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2.1准备工作
一是备料,严格检查高支撑模板施工选用的材料。模板用木材必须平整,表面无孔洞。钢材应涂防锈漆,不得有孔洞。特别要注意木材的防霉防虫处理,钢材要避免碰撞和弯曲。第二步是设计参数。以板高支撑模板全长钢管支撑体系设计为例,按设计规范,顶螺钉伸出钢管顶部不得超过200mm,立杆自由端长度不得超过300mm,否则,纵横方向加横杆一根,距地面200mm设扫地杆一根,立杆底部设300mm×50mm底板,立杆的纵横向布置在纵横向之间,间距0.8m,步距1.5m,纵横向每十根立柱加一道横撑。斜杆与楼地面夹角45°~60°;全厅框架体系与先浇柱或墙结构拧紧、紧固,梁、板下立杆纵横,水平横杆贯通;下支撑体水平杆系统延伸至下横梁并与下横梁立柱或水平杆连接,以确保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对模板进行预制,并与模板制作部门和加工厂连接。沟通模板尺寸、型号等设计问题,确定可操作的模板制作方案。加工厂完成模板分类和生产要求后,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脱模剂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涂刷并运至现场模板存放区,整齐堆放,合理保管安装使用。
2.2外框梁柱施工
在高模安装过程中,外框梁、柱的数量越来越密集,施工难度大、复杂。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安排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分层次完成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梁体位置。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采用泵送法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然后从梁的中端向两侧依次进行,浇筑完成后,调整柱梁下的水位拉杆,使其顶部位于两侧保证脚手架与梁柱在水平面上的水平连接,连接稳定有效,使高模结构能为建设工程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2.3高支模安装
由于高模施工技术难度大、危险性大,一般针对该技术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人员首先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经专家论证后作为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进行技术交底,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为主体安装前的高模板安装提供合理的依据,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顶层支护地基上的回填应逐层压实,应研究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加固处理。应采取加固地基处理技术,保证高模板支护体系地基的稳定,有效避免沉陷和塌方,使框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充分掌握模板安装的技术参数;确定安装位置,保证地基的稳定性,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精确测量轴线,定位梁线和门架的位置,用墨水线标记安装区域,并安装纵横扫杆。根据方案设计及位置信息,梁、楼模板;定期检查高模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确定直角扣、线钉的固定情况,确保安装支架与钢管轴线垂直,及时拧紧、松开活动扣件。
3高模施工技术的加固策略
3.1科学准备
在高模施工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因此,相关人员在具体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更加重视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模板施工材料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3]在具体实施高模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并加强日常维护工作。通常,高模施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每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具体顺序进行。前期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施工。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2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在高模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对后期施工效果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进度。设计方案评审时,需要与设计方案的标准规范有效结合。在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合理的优化,以便对方案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科学的改进。同时,还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验证,并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验证。
3.3加强施工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实施高模施工时,要严格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合理设置施工细则、施工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规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合理组建监理队伍,组织内部施工人员相互监督,加强监理工作,实现责任制的有效落实,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工程大力发展的时代,高模施工技术作为推进建筑工程、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技术,必须深刻认识、充分探讨、合理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其为建设工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模施工技术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必须严格控制并进一步优化,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爱玲,赵忠保.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64.
[2]林立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探讨[J].四川水泥,2019(9):309.
[3]王喜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125-126.
[4]许文科,孙安阳.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