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 高颜1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高颜1 李晓冉2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山东东岳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4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对城市基础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动了城市交通业的迅猛发展。技术管理与养护是维护公路工程质量的根本要素,应从技术管理的层面出发,优化技术工序、形式、流程,在管理中对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估,对技术落实性进行监督,以此为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技术管理;养护措施
        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稳定性、安全性,技术管理应贯彻在施工前后的各个时期,使得管理更为全面,能够实时施行技术监督,提供技术保障,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分析公路工程现场的环境与问题等,展开养护分析,加强对公路工程的养护力度,提高公路工程的运作和承载能力。
        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要想提高公路建设水平,确保质量稳定性,施工单位就要不断学习,提升原有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有序开展,不断提高整体效率,推动社会稳步前进。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合理优化原有管理制度,提高原有施工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逐步在生产中暴露出来,施工单位一定要提升环保意识,节约资源,降低噪声和粉尘等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我国大多公路施工项目工程量大,涉及地域范围较广,周期长,因此做好成本管控工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才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
        1. 道路施工的特点是建造时间久,施工量大,建造机械多,建造工序薄弱。为了确保公路的工程质量,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在正式施工前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便于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为公路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还需要考虑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完成后的车辆驾驶等,还需要考虑高速公路本身有关的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技术管理应包括施工图纸的研究系统,技术交流系统和设计变更通知系统,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2. 施工准备环节的技术管理公路工程较为系统化,因此应做好前期的各项安排,始终应基于勘测的数据、现场的分析结果等整理出来,对应不同的技术形式,选择成本较低、人力劳动强度弱且具有效率的技术模式,同时还应积极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应适当的进行现场初步整理,对公路工程周边环境与地质环境充分了解,在技术管理中,将有关的技术落实责任,各项技术之间相互衔接,尤其针对同步作业的多种技术、交叉技术,应减少管理中的矛盾,早期进行工作工序安排,还应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设备条件等进行统编,调整设备,调配人员,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
        三、公路工程施工的养护技术
        1. 路面翻浆处理
        公路工程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部分公路工程会在地下水的影响与降雨量的影响下,出现路基破损问题,追踪其破损的原由多是翻浆问题,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会一点一滴地腐蚀公路工程,具有一个过程,但在暴雨天气的影响下,就可能突然间导致道路中断,不能进行正常的运输工作,甚至有可能产生运输的风险,那么就针对路基的问题,而选择换土,换土时一般会开挖半边路基,深度达2米,将翻浆部分剔除,而后换上具有稳定性的土壤,一般选择天然砂砾来分层填充夯实,养护后应检测公路工程的夯实度、压实度。


        2.沉陷与坑槽病害的养护措施
        除路面开裂外,常见的问题还有路面坍塌和出现坑槽等。这时需要根据路面破损的程度,以及对周边出行的阻碍大小进行修复。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重视,尽早修复,以防破损严重。首先安排专人对路面破损区域进行测量,找出适宜的修补范围。如果需要在破损部位进行开槽,必须要确保槽与路面保持垂直,深度要满足实际需求。槽的底部要清理干净,然后再选择适宜的铺筑形式。坍塌的路面再进行填补时,表面要略高于周边,坑槽深可以适当增加高度。在修补面的接缝处完成灌油处理后,做好路面平整工作。道路表面损害的,在修复工作中需要完成路面填筑工作,最后选用压路机将此段路面压实后,再开始修补作业。
        四、公路养护的措施
        1.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秀的管理流程能够保证工程在正常、有序的状况下顺利开展。从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管理不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失误导致的。轻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危及人员性命,延误工期,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故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重视,结合自身问题,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系。特别是在技术管理上,要责权分明,逐级管控,问题面前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现象。此外,还要注重技术的革新,吸引更多的人才融入公司,鼓励现有员工不断创新。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予以改进,保证企业持续稳定进步。
        2. 养护队伍更加趋向于专业化
        部分公路工程中的养护团队,本身就是技术管理团队,他们缺乏对养护的针对性知识,只能基于技术管理经验实施养护,不能全面的覆盖养护问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技术管理与养护均会受到制约,且养护团队与养护责任人,只能进行日常的养护是不够的,应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故、意外天气影响,进行抢修养护,这就需要对养护人员的专业性进行考究。
        3. 公路路基养护需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路基的所有组成部分均保持完整,不同部分的尺寸达到标准要求,无损坏变形,始终处在完好的状态中;(2)路肩的横坡应适宜,且边缘处保持顺直,和路面之间良好衔接。表面保持坚实和平整,洁净无杂物与高草;没有隆起、车辙和坑洞等缺陷;(3)边坡的坡度要满足规定的要求,同时应保持稳固、平顺,没有坍塌与冲沟;(4)排水系统的纵坡应适宜,使排水保持畅通,在排水设施中,不能有淤积和杂物,且进出口保持良好,避免边沟积水;(5)挡土墙和路缘石等防护构造物应完好无损,砌体伸缩缝需使用优质填料,并将泄水孔堵塞密实;(6)对于一般病害地段,需及时对其进行治理,同时尽快修复完毕,以此缩短阻车的时间。
        4. 合理的维护措施
        例如治病,疾病的初始阶段和严重时期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在道路养护工作中,详细研究道路损毁的实际情况,严格管理养护施工,达到公路养护目标。例如,可以通过填充来解决诸如包边和路面凹坑之类的问题。若有损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应该及时覆盖或维修。比如,路面斜坡因雨水冲刷或地下水的渗入而垮塌时,就应该进行培土作业,防水施工和斜坡修正。路基受损后,如果在车辆多次碾压路面时,路基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给车辆行驶安全埋下了隐患,这种情况可采用路基排水,土壤置换等措施进行修护。
        结语
        结合我国路面工程现状分析,工程技术水平和路面养护措施对于提升公路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做好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针对公路工程的特点,应在技术管理与养护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控,从技术、管理的层面分别着手,提高公路的社会功能性。
        参考文献
        [1]王同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19):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