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杨继瑶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乡镇面貌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向着城市过渡的过程中,乡镇的规划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避免操之过急、盲目攀比,造成经济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降低规划工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概率。
        漾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漾濞  6725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乡镇面貌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向着城市过渡的过程中,乡镇的规划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避免操之过急、盲目攀比,造成经济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降低规划工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概率。本文从乡镇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建设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给乡镇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乡镇规划设计;乡镇建设管理;城乡统筹规划
        前言:乡镇是我国城市和乡村的过渡点和中转轴,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面貌可谓‘一日三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推动镇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接下来我国广大农村的重要发展方向[1],乡镇作为排头兵,理应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方面有所调整,既要保证乡镇特色风貌,还要向着城市不断靠拢,这就需要乡镇规划和建设工作者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到乡镇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设管理方案,以便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国家的规划和号召[2]。
        一、乡镇规划设计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于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探索,都走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急于将现代化的科技、建筑和生活模式灌输到乡镇当中,急于让乡镇人民享受到现代生活和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因为没有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导致了乡镇规划建设的‘流水线’式,绝大多数同时期进行规划的乡镇整体上看不出差异和特色,而这种强行的统一,不仅在审美方面造成了强烈的疲劳感,而且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应,显然是规划设计出现了问题。
        因此,乡镇规划设计,首先就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规划,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民俗、传统文化、风物人情,既要做到推动城市化建设,又要充分考虑乡镇居民与自然更加紧密的联系,不能机械式的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堆砌,这样才能兼顾地方特色、现代化、宜居性,让乡镇规划设计更符合需求和预期[3]。
        1.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加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往的乡镇规划建设,往往会以牺牲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作为代价,例如施工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污染,例如道路、楼宇、广场的规划大量侵占自然资源等等,为了进行乡镇建设,往往会对山体、河流、森林等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给当地的生态圈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对于乡镇规划设计就需要采取全新的思路,乡镇居民原本与自然更加亲近,一方面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居民意识不到环保问题,本身的各种行为也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过度放牧、砍伐和狩猎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乡镇的规划设计,应该尽可能的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保证自然环境,让乡镇居民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仍旧可以拥有碧水青山。
        1.3 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原则
        乡镇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仍旧是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由于传统的乡镇建设充满随意性,其科学性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比,都相当不严谨,而在进行乡镇规划设计时,很多设计者考虑到居民安置的成本问题,想要最大化的保存原有风貌等原因,往往导致这种不科学性得到了延续,给后续的建设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很多乡镇都有了自己的现代化产业,如何在乡镇规划设计工作中,给这些产业提供便利,缩减产业链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这些问题都是通过乡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来实现的。


        二、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策略
        2.1 明确报批
        明确报批是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前提和底线,是保证乡镇规划和建设合理性、合法性的大前提,只有在建设开始前,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进行明确的报批,才能在上级相关部门更加专业化和高视角之下,进一步的确保乡镇规划和建设思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经过上级同意,得到相关许可之后,完成相关审批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和施工,确保相关工程的质量,避免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在施工和管理阶段得以延续[4]。
        2.2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在进行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时,往往涉及到的工程量很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利益同样盘根错节,若是没有完善的、严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那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工作人员在乡镇规划工作中受到利益的诱惑,一方面可能导致乡镇规划设计的整体思路因此出现偏差,也可能直接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导致乡镇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时,出现一些事故,不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人员伤亡,还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这显然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细化管理规程,让监督和管理工作充斥到乡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当中,让相关工作人员谨守合法合规底线,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预期。
        2.3 提高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世界范围内多项技术名列前茅,具有高度的竞争力,但是在乡镇规划和建设工作当中,往往使用的工程队伍都是以当地劳动市场的工人为主,施工水平与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水平存在不小的差异,这可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5]。
        另外,当前我国乡镇建设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完善,因此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基本上所有的乡镇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变革和发展,虽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一般由专业人员进行,部分乡镇政府还可以与更加专业的第三方设计机构进行合作,力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但是在施工管理方面,却缺乏专业的人才,造成了很多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外行管内行的情况,影响了工作的进行,造成了成本的浪费,还可能出现多头监管或者监管盲区,因此,一方面应该开放岗位面向社会招聘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培训,提升当前系统内部相关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双管齐下,确保乡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专业,取得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乡镇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一定是接下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重点,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很多大城市已经‘扩无可扩’,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化的建设重心一定是倾斜于乡镇和广大乡村的[6],不过对于乡镇规划及建设工作来讲,虽然此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够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这些经验也不能完全照搬,作为乡镇的规划和建设管理者,应该总结经验,把握原则,不断进步,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乡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丽君.关于数字化智能化生态乡镇的建设探讨[J].营销界,2019(28):170+172.
        [2]王明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J].小城镇建设,2020,38(02):5-9+24.
        [3]赵维峰,刘成玉.城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国商论,2019(11):206-207.
        [4]林海鸥.乡镇规划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低碳世界,2019,9(06):144-145.
        [5]张敬.国内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农家参谋,2017(10):23.
        [6]吴文锋,张晓波.强化乡镇统领功能——邯郸市推行乡镇建设正规化管理的调查[J].共产党员(河北),1997(0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