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景园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何素芳 周君怡 夏敏
[导读] 摘要:城市绿化是当前城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行,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在此种形势下,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知,各个城市都在大力的开展风景园林建设,力求通过风景园林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绿化是当前城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行,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在此种形势下,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知,各个城市都在大力的开展风景园林建设,力求通过风景园林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浅析风景园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路径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景观有着独特文化内涵,也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将其融入风景园林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自然风光,也能丰富人文景观内涵。由于人们越来越渴望乡村生活,在具体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注重乡村景观元素,使得风景园林具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为生态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设计人员也要注重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使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能够实现统一结合,进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也使人们获得良好体验,展现乡村独特魅力。
        1风景园林建设成就
        近些年,我国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当前我国公园数量达到约20000个,提高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国家森林城市达到194个,其中,很多城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命名。此外,我国水环境治理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并且不断注重保护山体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了风景园林的内涵。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注重利用可持续技术,实现了雨洪管理,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了美丽乡村的建设速度,注并重建设文化景观,落实棕地生态修复工作。在研究园林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利用园林植物拓展植物空间,同时注重植物引种和繁育等工作,还研究并实践了气候和水土等方面。
        2传统乡村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景观以土地、水和植被等自然要素为基础,依靠人民的个人主动性创造生产和工作场所,同时满足当地人民的基本需要,开展艺术活动。村庄集中是农村景观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影响,最能反映当地的农村景观和村庄布局,建筑形式具有当地民族特点,是丰富多样的景观。农村集中的形式和风格反映了当地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演变以及几代当地村民留下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建设美丽的村庄,实现以人为本的村庄振兴,农村生产建设应当以人为本。一部分水土养一人,各地人民有不同的气质,地方风俗习惯是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在农村建设中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留住人民,记住国家的罪恶,是必须在精神和文化层面塑造的气质,这样各个村庄才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不同地区的气候、生产模式、自然景观和土壤地质结构各不相同,构成了当地景观的整体质量。不同村庄的纹理和不同植物的季节直观地塑造了不同的农村景观。其他村庄之间的差异应反映在当地的植物和建筑风格中,例如在定居点的布局中,这取决于土地的不同形式、材料和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农村建筑景观。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景观也随着粮食作物的多样性、经济作物、成熟制度、高地和低地以及农业工具的使用而变化,自然环境为山区结构、微气候变化和自然季风气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农村景观的基调。
        3风景园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以生态优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基石
        执行村庄振兴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能力,必须遵守环境法,对环境优先事项采取战略办法,严格遵守红色的生态保护线,其基本目标是发展绿色环境,以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执行农村复兴战略的基础和保证,该战略以当地的林地和林地为生活社区,并以统一保护、严格控制自然资源开采强度和防止过度使用资源为基础。与周围风景名胜、森林公园等一起发展以其生态资源为基础,改善交通建设,吸引周边游客,利用景观规划设计,将农村的生态效益转化为该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健康的共同生态和经济发展。


        3.2构建农耕景观,打造“实用一体化”风景园林
        设计人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基于乡村景观,对区域性文化进入有效融入。在具体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历史、风土习俗、文化等都要给予关注和尊重,不仅要对经济作物进行全面保护,还要进一步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对当地经济作物进行合理引入,种植适合的农作物,使得风景园林朝着“实用一体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在规划与设计中,也要与当地独特的乡村景观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区域消费水平得到持续性提升,让本地、外地游客能够积极走进风景园林,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经过规划与设计,本地、外地的游客进入风景园林之后,可以充分体会到独特的风土人情,开展多样化户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乡村景观的融入要具有创新性,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得规划设计具有创意,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特征,也要立足于风景园林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在结合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使得风景园林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实现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目标。
        3.3合理规划绿地系统
        振兴农村地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发展,其中除经济建设外,还包括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其中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关于城市监管的现状,由于园林专业人员干预较晚,生态规划的进展通常比总体规划慢,绿地的设计总是得到无法充分利用生态功能的安排的补充村庄是规模较小的规划单位,具有同时进行多标准规划的优势,使景观规划专业人员能够在规划过程的早期阶段就参与规划,从而能够同时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其他规划工作。
        3.4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是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基础,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知,材料的质量直接的关系到了项目的施工质量,所以,为了打造优质的风景园林绿化项目,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力的开展材料管理,对各类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大力管控。首先,在材料的采购环节,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选择一些大厂家合作,厂家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誉度。以这种方式采购材料,可以降低材料的质量风险,而且还能保证施工材料的稳定供应。其次,在材料采购完成以后,不能立即投入使用,需要进行复试,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一个批次的材料中选择一定量的样本,开展专业化参数测评,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要及时返厂,以此种方式,把各种劣质材料拒之门外,为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材料入场以后,管理人员要做好分类工作,对材料进行妥善处理,根据材料的属性,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存,比如一些基础建设材料要做好防潮工作,植物苗木最好入场以后马上进行种植,如果不能立即种植,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对其根部进行合理的处理,达到提升植物成活率的目的。
        结束语
        农村振兴战略的最重要内容是生态可持续性。在执行农村振兴战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原则,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目标,并利用园林技术补充农村在健康环境基础上的振兴发展,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的快速增值,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笑寒.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20,43(21):138-139.
        [2]刘振宇,怀康.基于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8):94-95.
        [3]陈冰,姚臻,张华,诺尔夫•克里斯蒂安.景观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08):58-62.
        [4]黄尧.探究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J].花卉,2020(12):93-94.
        [5]夏臻.风景园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J].城市地理,2018(10):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