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 陕西神木 719300
摘要: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推动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建设,是我国进行生态保护战略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技术
引言
水土流失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土地因为水土流失造成了地表沟壑、表土冲刷等问题。地面水土流失,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降低,广种薄收,会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保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水土保持是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两种资源,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并且对于区域生产和生活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阻碍区域性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2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及技术功能提升
2.1生物措施
与工程措施相比,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优势比较明显。工程措施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如修水库、梯田、设沙障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但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还会付出改变地表特征的代价。生物治理的“改动”比较少,需要的经济支出也相对较少,治理效果更好。首先,植被涵养水分的能力更强。植被能让土壤富含有机质,结构更好,生长在地表的残留覆盖物会让土地松软,更加适合种植。森林植被的水容量普遍高于未治理的同类土壤。因此生物措施的效用高于工程措施。其次,生物措施能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栽种植被能够让地方农业生产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例如果树既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有一些多年生的乔木树种,根系能够截流,防止水土流失,所以生物防治措施能够从多方面改善生态环境。
2.2侵蚀沟综合治理施工方法
通常情况下,水土流失灾害多出现在山区,即山区处于极端恶劣天气时,就会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这种情况,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山区地质,还存在大量的山坡,这就非常容易形成侵蚀沟。要想规避山区出现水土流失灾害,施工方法控制人员应对其进行治理,即将侵蚀沟中的沟床下切与沟头前进等现象,作为控制重点。具体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为:合理调整山洪洪峰流量,并对沟床纵坡长度进行缩短控制,以实现环节沟口冲击锥危害与山洪排泄的目标。就目前来看,上述综合治理措施在实际的水土保持工程中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大幅提升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2.3生态环境方式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明显,生态修复是进行生态重新建设,从生态演变的规律入手,能够在地表植被方面进行覆盖,在水土方面统一保持,促进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在河、湖、公园等区域进行营造,目的是通过植树等可以形成生态景观的构建。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体现防洪和排涝等功能,促进在河岸和湖岸等能够形成生态性塑造。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水土保持,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果。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度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经过综合性治理以及进行生态重建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形成生态性补偿,从“大面积封禁和小面积治理”的角度形成水土保持路径,通过积极的执行,形成生态和水土保持的全面实现。
2.4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支撑
在水土保持中引入科学技术,重点是形成科技的支撑作用。在无人机等设备的运用下,可以运用无人遥感等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辨析,形成现场勘察,通过水土保持的动态性管理,有效引入管理先进手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保持监控中需要从高效、精准和全方位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水土保持中能够形成广泛性的运用。利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控,可以形成有效的区域性水土保持规划,促进在提高数据精准度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和有效规划,在形成合理和可行的水土保持策略下,才可以发挥检测成效。
2.5推进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环保建设
从目前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土壤侵蚀,在结合水资源和绿化等方面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在功能方面的分区性管理,促进在水土流失的管理中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进而实现城市生态体系能够形成合理和有效的建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形成水土流失问题管理,从城市排水畅通、水质管理和绿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开展。在防洪、生态性管理和文化理念融入下,可以全面解决城市水土流失。在采取生态性措施下,能够打造生态涵养区,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进入城市发展。在推动水土治理下,可以从流域和城市关系协同的角度,形成综合管理和系统治理。
2.6从规划设计工作入手进行改进
在开展治理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当地展开细致的实地调查,从而预估出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想保证治理工作有效,就需要相关人员从规划设计工作入手,在正式动工之前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会忽视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在开展治理工作前,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因此对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甚了解,这样一来就导致治理工作没有针对目标。盲目的进行治理工作,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还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会导致生态问题日渐严重,从而到达不到可遏制的地步。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对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2.7加强监理工作的力度
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监管是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质量的有效手段,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设备配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制约和影响,监理不到位会使施工质量失控。因此,水保监理单位要有相应的资质,监理人员要有上岗证。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要做到:①要求督促工程设计者按要求严格执行;②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者要严格对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③明确施工工序、设备来源、材料情况以及施工安排等;④针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安排,从而有效保障工程的有序进行。
结语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水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有效利用植被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将绿化和美化有机结合起来。生物治理措施好处多,且影响久远。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可以优先采用生物措施。
参考文献:
[1]邢青青.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珠江水运,2020(17):86-87.
[2]付丹.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7):42-43.